滑田友,中国现代著名雕塑家。他出生于淮阴县渔沟镇一个贫苦的家庭,在家中排行老大,8岁进入当地私塾读书,辛亥革命后第二年进入渔沟小学堂读书。因家境困难,时常辍学,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18年,滑田友小学毕业后,于1919年考入江苏省第六师范美术系。1926年8月,他在高邮县第一小学任教美术和音乐,在高邮一小工作期间,他教学认真,深受师生喜爱,曾为校长谢耀华用红栆木雕塑了一座头像,栩栩如生,神情毕肖,弥足珍贵,至今被后人珍藏,他还积极参与一小校本教材的编写,调查研究,设计封面,提炼文字。在江苏省高邮县立第一小学30年校庆时,滑田友利用废物做了“春、夏、秋、冬”四大幅美术手工,影响很大,高邮女子师范学校、女师附小由此都请他兼课。据1931届校友中国行政学奠基人夏书章教授回忆:一小在各方面均较优越,开设了多种课程,还教授英语,特别是师资力量较强。例如,教美术的老师,便是后来留学法国的雕塑艺术家、中央美院的著名教授滑田友先生。
在高邮一小教学期间,滑田友于1930年雕刻3岁儿子木雕头像,受到了同事们的称赞,于是他拍了两张照片寄给了徐悲鸿先生,并征询能不能当他的学生,徐悲鸿复信说:“迄今为止,中国现在恐怕还没有人能刻出这样的雕像,你不必进中央大学,我愿与你为友,将你送到法国去学习雕塑,希望春假到南京来相见。”滑田友来到南京,徐悲鸿看到原作非常高兴,把它推荐给《良友画报》和《新闻报》发表。但就在此时,一个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滑田友在乡间的妻子被土匪劫持,赎回后不久去世;次年,她的儿子滑铁炉也因病夭折,滑田友悲痛万分。
这一年,29岁的滑田友,因为徐悲鸿的欣赏,迈出了成为雕塑家的第一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在向他招手。那个夏天,他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高邮县立第一小学。
1933年1月,滑田友随徐悲鸿到了法国巴黎,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他就读于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同时又参加儒里昂研究院学习。在巴黎,他认识了冼星海,并与之成为了好朋友。留学期间,滑田友先后创作了《沉思》坐姿雕塑和《深思》站姿雕塑,并先后获得巴黎艺术家沙龙美展铜奖和金奖,《母爱》被巴黎市政府收藏,圆雕《轰炸》被法国现代艺术美术馆收藏。1947年,他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同年应徐悲鸿之邀回国,徐悲鸿代他在南京、北京举行“滑田友雕塑展”,轰动了当时的美术界。建国后,滑田友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在教学中,滑田友善于总结经验,处处体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要求,并运用谢赫的六法论深入浅出地讲述雕塑艺术的原理,被誉为富有创造意义的中国雕塑教学理论。
1952年,滑田友参加了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完成了大型浮雕《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