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居涌:痴迷国粹 研究“梅派”
  □ 通讯员 陈鲁高 记者 陆业斌

  24日下午,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在高邮书场举办了一场“居涌先生回乡传授京剧文化学术讲座”,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京剧。

  耄耋之年的居涌先生,是我市车逻镇居上庄人、国内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研究学者。23日上午,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酷爱京剧  他北上南下学戏求艺

  孩童时,居涌就对京剧感兴趣,每遇到搭台唱戏,他总是千方百计跑去观看;进城上学后,他一有机会就溜进戏院看散场戏;有时进不了场内,就在场外听戏。耳濡目染、长期熏陶,他小小年纪就模仿学唱、学会拉京胡等。升入高邮中学后,他的京剧“才艺”越发显现,成为学校“名角”。每当有重大活动,他总要“担纲唱大戏”。

  “我在京剧艺术道路上真正有转机,要感谢文化部下放高邮的干部何为先生。”居涌回忆起走上京剧道路的往事,由衷地说。

  何为在高邮时,创作一首名为《高邮是个好地方》的歌曲,并在高邮文化馆办班教唱。居涌作为文艺青年,有幸成为何为的学员。何为发现居涌很有艺术才气,是京剧传承的好苗子,鼓励他报考北京中国戏校,并写信帮他索要了招生简章。

  1958年秋天,居涌怀揣着京剧梦想一路北上。当他赶到戏校时,工作人员却告诉他:招考报名已经结束。闻此言,加上旅途的疲劳,居涌像泄气的皮球瘫坐在地上。然而,他并不死心,软磨硬泡,感动了工作人员,答应为他通融争取一下。几位招考老师听了居涌拉的一段京胡曲牌《小开门》后,告知水平尚欠火候,不予录取,希望继续努力,下次再来。

  好在居涌有位姨夫在北京铁道部设计院工作,他便前去投靠。当时,国家建设急需各类人才,姨夫帮他在设计院谋了一份工作。虽说安顿了下来,但他没有放弃京剧梦,只要有机会就会去试试。不久,中国京剧院四团招聘人员,居涌报考圆了梦。

  1958年,中国京剧院四团下放宁夏,居涌转入铁道部业余京剧团。在这期间,他演出过《玉堂春》《孔雀东南飞》等剧目。平时不登台演出,他就拉京胡、弹月琴,进行伴奏,技艺日渐提高。

  1961年,居涌回到高邮,进入了高邮京剧团。不久,居涌随团并入扬州地区京剧三团;泰州京剧团成立后,居涌又调入该团。

  “我的京剧艺术小有成就,是在泰州京剧团的13年间。”居涌蛮自豪地告诉记者,除了京胡、京二胡、月琴伴奏外,他还从事编剧、作曲等,期间创作了一批京剧曲目,尤其是为天津京剧名角尚明珠量身改编黄梅戏《女驸马》及作曲,在京剧界引起了不小反响。

  1973年,泰州京剧团解散,居涌被分流到泰州第二机械厂从事销售工作。后来,第二机械厂合并到春兰集团。调入工会工作后,居涌并未放弃京剧,仍然钻研创作,收获颇丰。

  研究“梅派” 他东奔西走搜集资料 

  居涌从酷爱京剧到潜心研究梅兰芳,最重要的时间节点是1984年。这一年10月,泰州市隆重举行纪念梅兰芳诞辰九十周年大型活动,居涌由于钻研京剧,被抽调为纪念大会的筹备人员,同时又被泰州市电视台聘为特邀记者。

  纪念活动前后,为了充分表达对梅兰芳先生的敬仰和怀念,居涌东奔西走、马不停蹄地采访了梅兰芳先生的许多弟子。

  就从1984年开始,居涌踏上了研究“梅派”之路,在研究梅兰芳方面,写了大量文章,填补了不少研究梅兰芳方面的空白。如发表在1989年第10期的《中国戏剧》上的《万人空巷看艺王》,写的是1956年3月梅兰芳先生回泰州老家祭祖、演出的经过。居涌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这段历史,不辞辛苦采访了与事情有关的人员,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写得十分详实生动,在这以前还没有人写过。还有在《梅兰芳》和《中国京剧》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梅兰芳在扬州》《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俞振飞忆梅兰芳》《梅门大弟子魏莲芳》《荀慧生与梅兰芳的最后一次相见》等文章,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2007年,居涌整理他多年研究梅兰芳的文章编辑出版了《走进梅兰芳》文集,梅兰芳四子梅葆琛题写书名,其弟梅葆玖作序,在京剧、戏剧界引起轰动。

  很久以前,居涌就有一个想法:写一本梅兰芳先生的比较全面翔实的编年纪实,以记录梅先生一生所经历的那些人那些事。2007年,他决心开始《梅兰芳生平纪事》的撰写。虽然已年过七旬,精力有限,但他时常一两周蜗居楼上,埋头整理几十年来与京剧大家们的访谈录音笔记;有时到图书馆查资料,对存疑进行考证,对票友邀约的教学活动则尽量谢绝。几年下来,他视力严重下降,不得不住院就医。为了方便,他还学会了在电脑上写作。

  在创作《梅兰芳生平纪事》期间,居涌遍访了京剧名家、梅先生的后人及弟子,获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留下了详实的采访录音和手稿,使《梅兰芳生平纪事》逐渐从构思变为现实。采访中,居涌一口气给记者报出了一连串他走访过的名流大家:俞振飞、吴祖光、童芷苓、李玉茹、张君秋、新艳秋、冯牧、袁世海、杜近芳……

  2014年10月,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居涌撰写的《梅兰芳生平纪事》在“梅学”国际研讨会上发放,为纪念活动献上了一份厚礼,被我国京剧、戏剧界誉为“功德无量”,引起国内媒体关注,大家认为该书较完整地记录了梅兰芳先生一生中所遇到的大小事情,涉及国事、家事、艺事、友事,真实反映了历史原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传承国粹 他乐此不疲教学讲座 

  24日下午,记者有幸聆听了“居涌先生回乡传授京剧文化学术讲座”。听说居涌回乡传艺,我市150多位京剧戏迷、票友早早赶到高邮书场,静候他的到来。

  “能回家乡传授京剧基本知识,心里非常高兴。家乡高邮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京剧艺术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今后有机会一定多为家乡服务。”居涌表示。

  居涌说,他这一生,烟、酒、茶点滴不沾,唯一的爱好就是研究京剧、传承京剧,京剧占据了他所有的业余时间,是他最大的精神支柱。无论是在泰州,还是在广州,他总是乐此不疲地传授京剧知识。

  1987年,居涌在泰州少年宫开办了少儿京剧班,学戏的小朋友年龄在6岁到8岁之间,进来时什么都不会,教他们非常困难。为了使他们对京剧产生兴趣,居涌从讲戏剧故事开始;为了让他们找到调门,他用胡琴帮小朋友练音阶、练习入门调等,一句一句地教唱腔……寒来暑往,当小朋友们能有板有眼地唱出《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红娘》《凤还巢》等唱段时,他心里非常喜悦。

  定居广州后,居涌受聘中山大学客座教授,为大学生上“公共关系课”,主要讲有关京剧方面的知识,并教唱京剧选段。有两名同学在他的指导下,参加广东省京剧汇演获得二等奖。讲学之余,他撰写了《大学生们话京剧》论文,获《中国京剧》三等奖。对于这些,居涌说他很有成就感,感到无比欣慰。

  此次回家乡省亲、讲座,居涌说他收获颇多、感慨颇多,他感谢家乡父老乡亲们的热情和厚爱。他也想为家乡多做些什么,哪怕一点点。他说如方便的话,愿拿出他在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展出的“美丽京剧”一百多幅全国京剧名家演出的剧照,向父老乡亲们汇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特别报道
居涌:痴迷国粹 研究“梅派”
图说《2017“三直接”十大环节操作规范》
高邮报特别报道04居涌:痴迷国粹 研究“梅派” 2017-10-30 2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