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理念,紧扣实现工业开票销售超千亿的目标,努力推动工业产业优化结构,实现了工业经济稳中求进的总体目标。
工业经济主要指标高歌猛进
主要指标进字当先,高开高走。1-9月份,我市全部工业开票销售完成428.6亿元,增幅23.1%,增幅实现连续21个月两位数增长;工业入库税收完成17.3亿元,增幅39.1%,增幅连续9个月位列扬州第一;完成工业投资262.9亿元,增幅21.5%,其中,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78亿元,增幅102.5%;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8.1亿元,增幅8%;购进设备抵税额实现1.94亿元,增幅44.7%。
基本产业发展稳中向好。1至8月份,机械装备、电线电缆、照明灯具、纺织服装及新兴产业支撑有力,这些产业中的规上企业完成开票销售235.7亿元,同比增长22.7%,占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开票销售的85.2%,其中,机械装备、电线电缆、照明灯具和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开票销售分别同比增长20.2%、13.4%、106%和9.5%。
重点企业继续担纲主角。1至8月份,列入“356”培育计划的69家企业完成开票销售160.8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市规上企业开票销售总量的58.1%;列入扬州市百强企业的9家企业累计实现开票销售94.8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秦邮特种金属材料公司实现开票销售58.1亿元,同比增长17.9%。
各项重点工作亮点纷呈
聚力聚焦发展工业。一是差别化考核促发展。对乡镇、园区经济发展综合考评实行差别化考核,“一个乡镇(园区)一张考卷”,突出主要指标考核力度,发挥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引导我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特色发展。二是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努力打造全市百亿航母的舰长、十亿方阵的旗手,谋划全市10亿元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培育办法,分阶段推进,动态评选并发布高邮工业二十强企业。5月,成功举办首届高邮市工业二十强企业发布暨授牌仪式,秦邮特种金属材料等重点骨干企业入围2016年度高邮市工业二十强企业名单。三是搭建产业对接平台。举办“首届中国(高邮)线缆产业精益管理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促进线缆生产企业加快实现智能制造,不断提升线缆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产业协同化发展。组织22家照明灯具企业参加第22届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即光亚展),通过展会提升企业知名度,扩大高邮灯具的影响力。
精准精心服务企业。一是政策引领促发展。兑现落实政策性奖励,6月份,启动了2016年度“356”奖励项目申报,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审核,经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各类项目109个,拟奖励资金3000多万元。二是健全常态化服务机制。按照全市“三服务”工作要求抓细抓实,扎实开展“进企业、交朋友、大服务”活动,走进全市所有规上工业企业,通过调研服务、宣讲政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建立全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重点企业“双月座谈会”制度,定期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及时收集、协调处理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发展。三是破解重点难题。建立用电“直通车”,按照节能量交易试点相关要求,组织7家企业与扬州二电厂签订了直购电协议,每年可帮助企业节约620万元。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进“e贷网”工作,截止目前,我市注册企业212家,占扬州的25%;据统计,我市申报需求资金11.6亿元,获批资金8.7亿元,获批率达75%,占扬州市获批总数的31%。
塑造“四开”型企业家。一是召开企业家发展大会。元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企业家发展大会,组织全市近500名企业家参会,此次大会是我市历史上的第一次召开以企业家发展为主题的大会,通过召开企业家发展大会,实施《企业家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激励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塑造“开明、开拓、开放、开阔”企业家队伍。二是开展企业家队伍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针对企业家队伍开展各类“菜单式”培训。组织开展上海交大精英管理培训班、举办第四期、第五期企业家大讲堂、举办“高邮市企业管理者实战经验与管理提升公益讲座”,提升我市企业负责人的综合素质。三是开展精准扶贫慈善捐助。6月,我市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帮扶最贫困家庭,会上我市工业20强企业慷慨解囊,认捐上千万元;6月20号,组织50家工业企业,召开重点工业企业帮扶贫困家庭座谈会,当场认捐200万元。
积极推进绿色发展。一是推进“263”专项行动。参与“263”专项行动,牵头负责我市“减化”及化工行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开展化工企业摸底排查,共调查企业180多家,确定了112家生产类化工企业和2家经营、储存类企业方案。排定“四个一批”清单,制定了《高邮市减少落后化工产能及其它落后过剩产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2017年工作计划,并排定了“减化”重点工程项目表。制订关闭企业配套政策,在扬州市率先出台关闭企业配套政策《高邮市“263”专项行动关闭工业企业补贴奖励暂行办法》。2017年我市化工企业关停任务15家,目前已全部关停。二是落实节能降耗责任。围绕全市工业企业万元开票销售电耗比上年下降3.3%的工作目标,明确了今年节能降耗的主要工作任务。截止目前,共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3项,实施循环经济项目3项,实施清洁替代能源项目4项,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6家,实现节能量6000余吨标煤。
项目建设增添后劲。围绕我市“4+1”产业导向,组织全市乡镇园区筛选上报79个技术改造项目加入扬州市技术改造项目库。截止目前,新通过扬州市重大项目新开工认定3项,新签约认定4项,新竣工认定10项,新达产认定8项。今年新通过扬州市开工认定的扬州海润光伏多晶硅铸锭及切片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一期工程投资30亿元已开工建设,7.2万方米厂房已完成墙体浇筑,预计一期工程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年新增税金1亿元以上。
“两化”融合进一步加深。动员企业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开展两化融合专家诊断行活动,推动两化融合自评估,强化信息化支撑服务能力。截止目前,4家企业获批江苏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5家企业荣获江苏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新增30件软件著作权、12件软件产品、3家企业通过省“双软”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