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甸村位于临泽镇南部,总人口3064人。该村养殖业以特种水产养殖为主,共有养殖面积6800多亩。陈甸村党总支被评为高邮市“五星级村党组织”、扬州市“十佳党组织”;村党总支书记陈忠曾荣获江苏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
如何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村民富起来?日前,记者在临泽镇陈甸村采访,该村创新“党建+”的模式,并生发“1+1>2”叠加效应的做法让人为之振奋。村党总支书记陈忠说:“市委书记勾凤诚在大走访过程中,深入村组同村组干部座谈,要求村‘两委会’,不能仅仅忙‘过日子’,而要多谋强村富民之策,让村级经济壮起来,村民富起来。他的讲话要求,对我们的工作启发很大。”
“党建+合作社”
陈甸村水资源丰富,为使村级种养殖形成规模,实现效益最大化。陈甸村以“党建+合作社”的形式,成立了扬州市最大的土地合作社——“陈甸村三源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拥有股民390户1524名社员,土地面积3972亩。农民每年不但不交钱,而且每年年终每股分红612元,同时二次分红每股还有24元,农民从此成为股民,《农民日报》曾对此作过典型报道。村里还成立了“日兴龙虾专业合作社”和“红光高效渔业专业合作社”,为促进农户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发挥了作用。“三源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还被命名为扬州市“十强农村土地合作社”,“三源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被高邮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建+农场”
“党建+农场”是陈甸村党建富民又一新做法。陈甸村“江强农场”在农场主、党小组长邵正喜的精心经营下,办得红红火火,规模种植1200亩,每亩承包价1150元,合同一订10年,农场主要从事西兰花蔬菜和黑大豆种植,以及杂交稻制种。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影响带动了身边农户,甚至辐射到周边乡镇。农场每年出产“周巷大米”450吨左右。农场还成为扬州地区唯一的杂交稻制种基地。同时,农场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为农民每年增加劳务收入30多万元。此外,农场还投入150多万元,添置4组烘干机,拥有插秧机、旋耕机、植保机、直播机等农业机械,更好地为本村农户服务。
“党建+光伏项目”
陈甸村在实施“富民党建”工程过程中,村党组织在招商引资、招引大项目上做足文章。高邮振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0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落户后,租赁村里荡滩面积2200亩,租赁期30年,租赁价每亩800元。“党建+光伏项目”唱响现代“渔光曲”,使全村废沟废塘、荒滩垛地得到利用,变废为宝,盘活了集体水面荡滩资源,实现渔光互补,成功并网发电,有效提升了村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造福了一方百姓。
“党建+双带”
如何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陈甸村走“党建+干部双带”之路,特别是“两委会”班子七名成员率先垂范,人人有致富项目,个个有帮扶对象,全部实现了干部“双带”。村党组织书记陈忠不仅承包养殖120亩鱼塘,还开设鱼饲料销售门市部,在高效养殖、科技推广应用、热情为民服务上带了个好头;村主任周桂松既规模种植120亩,又承包电信营业厅;村主办会计陈传银规模种植110亩;副支书沙正勇精养鱼塘100亩;副支书曹红斌养殖鱼塘50亩、罗氏沼虾40亩;副支书展方华养鱼100亩;副主任陈仁忠种植粮食面积40亩。他们不仅个人带头致富,而且影响带动农户共同致富。目前,全村规模种植50亩以上的有16户、规模养殖50亩以上的有20多户,全村蔬菜种植200亩、荷藕面积600亩,农户们在村干部的带动下,通过高产高效养殖种植,鼓起了“钱袋子”。
“党建+扶贫帮困”
陈甸村有低收入农户23户60人,其中低保户19户。在实施精准扶贫、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中,陈甸村的“党建+扶贫帮困”,使全村的贫困户一个不漏走出贫困的窘境。村党组织落实“1+1”结对帮扶的措施,其中镇领导帮扶1户、村组干部、党员和成功人士等结对帮助22户,主动扶贫、扶志,帮技术、帮项目、帮资金。5组贫困户周年春,全家6口人,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因车祸致残的儿子,家庭因病因灾致贫。村里把该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目前儿媳在鞋厂上班,集体资源分红4800元,低保收入13554元,全家基本实现了脱贫。
实施“党建+”强村富民工程后,陈甸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16年底,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56亿元,集体经营性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0元,实现了“五连增”。今年,陈甸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将有大的提高,“党建+”生发出的强村富民叠加效应将转化为惠及百姓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