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兴趣爱好,除了平时爱写点东西,就是喜爱听歌唱歌了。过了一个甲子,虽然做过多年的文化站长和宣传干部,最终还是自感五音不全。不过,据我的长辈们回忆,我小时候就有这个爱好。那时只要听到哪儿有人唱歌唱戏,或者听到敲锣打鼓,就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后来上学了,每到音乐课就特别高兴,老师每教一首新歌,都喜欢哼哼,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的老歌曲,尤其是流行的电影插曲几乎没有我不会唱的。
我的记忆中,最老的歌是那时到处唱的《不忘阶级苦》,记得歌词是这样写的:天上布满星,月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唱这首老歌必须要具有明显的阶级感情,唱歌的人唱得眼泪巴沙,让人听了也十分心酸。后来到了“文革”年代,整天就是《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唱语录歌,跳忠字舞,还有样板戏唱段。人的生活就是那么单调,语言行为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在期待与幻想里迎来自己的青年时代,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限的希望。迷茫的时候是老歌指引我去选择再选择,努力再努力。粉碎“四人帮”,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才趋于正常,心情舒畅地过日子,人们放声高歌《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的祖国》《北国之春》《走进新时代》……
我留恋老歌有一个重要因素,老歌传统却单纯,新歌另类而混沌。层出不穷的新歌到处是爱呀、恨呀、痛呀、伤呀的,那旋律悲伤得让人忐忑不安,那歌词颓废得让人神经错乱,却总是让我消化不良。在我看来,没有美感,全是伤感。
一首经典的老歌之所以经久不衰,无论是歌词还是作曲都是火热的时代生活触发了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激情,经过反复推敲提炼而成的艺术精品。唱一首好歌就是享受艺术的熏陶,就是让内心境界得到陶冶和升华。唱歌也能最大限度地抒发自己的情怀,让人唱得心旷神怡,释放内心的喜乐忧伤,激发奋发向上的热情,憧憬美好生活。
老歌伴随我流淌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