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平安开发区、法制开发区、和谐开发区,近年来,开发区按照“专一化、年轻化、规范化”的要求,组建了一支具有特勤素质的20人的专业巡防队伍,并建立了立体式巡防机制,将巡防工作辐射到各社区和村组,要求各物业小区进行全天候巡查,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求各村(社区)配备专门巡防队员,每晚十点至次日凌晨开展夜间巡逻,并及时发布巡逻动态。与此同时,开发区还整合城管执法中队、人武民兵营的力量,共同承担着应急保障任务,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有效处置突发状况。
在此过程中,开发区十分注重技防工作。近年来,他们严格按照“科学布点、消除盲区、高效运转”的要求,每年投入数十万元进行技防装备安装和更新,确保路建到哪,监控就装到哪,不仅在机关、学校、公园、风光带安装了监控探头,还要求相关工业企业、港口、超市等商业网点也同步安装技防器材。同时,及时对老旧监控实施高清化改造,目前全区接入公安系统的治安监控探头已近100个,其中70%都已高清化。
在积极做好治安防范工作的同时,开发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并将调解优先、调解先行作为处理、钝化各类矛盾纠纷的有效法宝。一方面,开发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公安、法庭、交警等部门单位派驻专业调解员,开展治安调解、诉前调解和交通事故调解,使矛盾纠纷就近、就地、快速得到调解。另一方面,在每一个村(社区)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安排一批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有调解业务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充实基层调解队伍,及时介入矛盾纠纷的调解,基本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区。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开发区村(社区)调解工作室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涉及劳动工资、城市管理、建设规划、征地拆迁、土地承包等各个方面。
以文化人,是法治园区建设的又一重要手段。近年来,开发区将法治文化阵地建到村头,将法治文化宣传放到街头,将法治文化演出送进社区,将法治文化教育融入课堂,全区上下形成了全民懂法治、同唱法治歌的浓烈氛围。投资200多万元兴建的开发区法治广场融古今中外法律文化于观赏之中,让干部群众在休闲、养心的氛围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与教育。此外,开发区还结合村(社区)公园体系建设,将家风家训、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收到了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效果。与此同时,开发区还大力开展平安法治创建活动,19个村(社区)全部创成了扬州市民主法治村,其中6个村(社区)获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