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6月22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7本出巡诊记录簿有一半是他写的
  □  本报记者  管玮玮  

  “这是我们卫生室两年多来所用的7本出巡诊记录簿,上面记录着所有医生的出巡诊情况,当中杨宝森的名字出现的频率最高,几乎占了一半,杨医生真的是太辛苦了!”不久前,记者来到三垛镇少游村卫生室时,与杨宝森共事了16年的医生陈扣金在回忆这位老同事时,潸然泪下。

  在采访现场,记者翻开这7本记录簿,发现每一本簿子中都详细记录着卫生室所有乡村医生从2015年直至现在每一天的出巡诊记录,其中大部分的出巡诊医生都是杨宝森。记者数了一下,单单从今年4月初到5月20日之间,杨宝森病重离开卫生室前的最后那一段时间,他就出巡诊了30次以上。

  “我们村有近3800名村民,而卫生室只有3名执业乡村医生。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留守的村民大都是老弱病残的人群,他们往往会因为自身身体的原因,无法到卫生室来就医,这就需要我们提供上门服务。”陈扣金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照顾大家,身为卫生室室长的杨宝森总是承担得最多、干得最多。每次他只要一接电话,不管什么时辰、病人家住多远,总是第一时间拿上血压表、听诊器,骑上电瓶车就走。“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年,他所用的听诊器故障率总是最高、他所骑的电瓶车更换频率也是我们卫生室最高的。”陈扣金说,就在杨宝森最后离开卫生室的前三天,为了方便给远途的病患送医上门,杨宝森刚刚从集镇上购买了一辆大容量的电瓶车。

  除了出巡诊的次数最多,记者在这些记录簿出巡诊时间一栏上还看到,杨宝森前往病患家送医上门的时间有许多都是在傍晚或深夜,出巡诊路程最远的地方一直到了10公里以外的外村范围。“我的父亲真正将治病救人当做了自己的一份责任,他所服务的对象已不仅仅局限于少游村的村民,甚至覆盖了整个三垛镇。记得有一天傍晚6点多钟,天正下着大雨,正准备回家吃晚饭的他接到一名家住三垛镇二沟村张姓老人子女打来的电话,说老人在家突然身体发热、心难受。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了不耽误看病时间,他二话不说,挎上就诊包,披上雨披,骑上电瓶车就冲进了雨中。”杨宝森的大女儿杨红霞回忆道,让她印象深刻的是,父亲那晚从二沟村出诊回家后,受了风寒、得了感冒,第二天一早,他不顾母亲的劝阻,照例去卫生室上班。杨红霞说,作为子女,有时也非常不理解父亲的行为,但父亲总对他们说:“我是一名乡村医生,只要我在这个岗位上一天,就要为村民们服务。”

  杨红霞告诉记者,父亲这份令人感动的敬业精神,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保护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专版
多方联动突破连镇铁路项目高空“天险”
7本出巡诊记录簿有一半是他写的
文化馆暑期免费少儿兴趣班即将开班
明起我市正式“入梅”
图片新闻
宝塔小学集报剪报社团荣获省级荣誉
我市一残疾人运动员入选国家冰壶队
我市一水利项目获科技奖项“大满贯”
信息短波
劳模陈和宝大棚轮放轮养罗虾亩获万元
培树高邮规矩 涵养城市家风
高邮报综合新闻027本出巡诊记录簿有一半是他写的 2017-06-22 2 2017年06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