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跑友
  □  陈其昌

  每天,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在城区各大广场,抑或在通往运河二桥、高邮船闸的路上,总能看到一群群晨练的身影,男女老少都有,年迈的已过九旬。有的是跑“半马”式的疾跑,有的是有节律的快步,有的大步高频率向前跨行,也有的慢行,还有的是因病或腿疾挪步式艰难前行。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正衍化为多姿多彩的跑步,迈开腿的医嘱已转化为神采飞扬的笑容。

  蝶园广场与我家近在咫尺,建成十年,我从来未在广场上跑过一圈。2012年一场颈椎手术后改变了我的人生理念。坚持跑步十多年的妻子劝我出去跑跑,我无动于衷。关心我的老领导趁妻子带口信:叫老陈出来,我给他上一课。终于有一天,老领导在广场开导我,他曾身患重病,危及生命,由于坚持锻炼,战胜了病魔。友人对他笑谈,老主任如果不锻炼,他坟上的哭丧棒早已长成了小树。再看老领导一年365天锻炼的毅力和工夫,我口服心服,决定迈开腿,广场跑步去!

  2012年10月7日,在我病后两月,我带着颈托就开始了跑步(实为快走)的生涯。转眼之间,一晃5年,我几乎不间断地用双脚丈量数以千万步计的人生路,也认识、结交了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的跑友。

  我的老领导是我真挚的跑友。他当过主任、书记。他从广场东边的小桥踏入广场,一路走来,便是一串“你早”的问候。他对每一位环卫工人都喊“早”,环卫工人立即应和“主任早”,这是广场一首悦耳的“晨曲”。老领导跑过两圈后,便来到奎楼旁一块平地打扫,然后与跑友在此练气功、“五禽戏”等。有人不明情况,觉得一个在市里当过办公室主任的人,怎么跑到这里扫地哩?

  环卫工人老杨来得早,常与我们跑几圈,然后便边扫地边“点名”,今天某人怎么还没到,或者次日查问,你昨天怎么不来?常在广场跑的人,他个个熟悉,还特关心人。他对我说,你年龄大,练得迟,跑不过你爱人那一伙人,慢慢来!

  跑的时间长了,我的劲头足了。有时也不服老,暗暗加紧跑。有一次,有一位女士(后来知道是我妹妹同学)一身红衣裤,红红火火地在我前头跑,我们相距不远。我想赶上去,超越她。可是,一不小心摔了一个跟斗。附近环卫工人连忙上前搀扶。我说,没事,只是擦了点皮,还能跑。回家一看,摊上大事了,膝盖一侧血肿了一大块。为此就医休息了一个月。在家思忖,跑步要量力而行。一个月后,我又在广场跑开了,关心的、慰问的、提醒的,纷纷而至。环卫工人老杨说:陈先生是好样的!大家“看住”他,不要让他再快跑。

  说实在话,进入跑步行列以前,性情抑郁,少有笑脸。开始跑步后,只要一踏上广场道路,常常被一些人和事感动着,尤其是那些八、九十岁“铁杆”跑友更令人尊敬。赵君福林,乃“盂城诗社”元老,高邮诗词翘楚。你瞧,他高高个头,稳健步伐,从广场到蝶园南路,不徐不急,似乎在默诵新作:老翁喜作夕阳颂,谱写健身新篇章,全民共筑中华梦,幸福日子万年长。89岁周老师离休干部,身体硬朗,能连续做好多次俯卧撑,让人赞叹。88岁张老、84岁王老,腰板挺直,并肩而行,坚持不懈,老树常青。乍看是年轻后生的潘警察,疾跑起来脚下生风,衣襟汗湿,其实,他也已经年近六旬。一次,一夜大雨,满场劲风,他在路口一站说,前面淹水,请绕道而行。他终年狂练,就是要为民站好每一次岗。

  广场跑步,自由结合,成群结队,或三五知己,结伴而行。他们边跑边谈,衣食住行,家长里短,虽有的文化水平不高,可从不会有一句“妈妈奶奶的”。他们说,文明城市人民建,个个都是责任人。

  跑友中,最令人敬佩的是一批中风后的康复者。起初,由他人用轮椅车将他们推至广场,扶着他们挪步;后来,他们自个儿移步向前;再后来,他们单独慢步,款款而行。我看到一位医生的母亲,艰难地走过五六年时光,令人由衷点赞。

  我已尝到跑步的甘甜,告别了忧郁,觉得跑步是每天必修课,基本上风雨无阻。广场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从这里起步,每天都放飞一个好心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史海钩沉
为老岳父洗脚
跑友
唯有栀子花的幽香没变
感谢父亲
水乡巡线工
那些年的夏天
守望
麦子黄了
高邮报副刊03跑友 2017-06-13 2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