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于本周三正式拉开大幕,对于家有考生的家庭来说,这几天尤为重要。孩子饮食上应该如何安排?起居作息要注意哪些?考前要准备些什么?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事项。近日,本报记者专门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广大考生家长支招。
高考饮食:
应多准备碱性和优质蛋白质食物
据市惠民教育服务中心营养师介绍,从专业营养搭配角度来看,正常人的体内是一个弱碱性的环境,因此,考生在考前和考试期间可多吃一些碱性食物,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能有效缓解疲劳并减轻心理压力。
“我们常吃的食物中属于碱性的有海带、木耳、菠菜、胡萝卜、芹菜、白菜、苹果等。肉类、鱼、蛋和粮食则属于酸性食物。所以,家长在为孩子准备考试期间的一日三餐时也要考虑到食物的酸碱平衡。”营养师说。
营养师表示,由于钙是神经中的“信使”,参与形形色色的神经活动,若神经细胞缺钙,则容易使人出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等现象。所以,他建议家长们在为考生准备高考期间食谱时,还应让孩子适量吃一些富含钙质的虾皮、海带、豆类、核桃和瓜子等。
为了保证考生在高考期间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营养师们特别提醒家有考生的家长,在为孩子准备高考期间饮食的时候,除了要选择新鲜的食材外,还要将食材煮熟煮透,以防止食物过敏等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引起过敏的食物有很多,常见的是海鲜,其次是鱼虾类;有些水果也会过敏,如菠萝、芒果等。”营养师提醒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记住容易引起孩子食物过敏的食物,尽量不要让考生吃平时没吃过的食物。
高考作息:
考前无需刻意调整作息时间
高邮中学长期执教于高三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到备战高考的最后两三天,总会有家长向其询问如何帮孩子调整考试期间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更好地发挥。其实,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种“刻意”的做法并不可取。
比如,很多家长为了保证考生第二天的考试状态,常常会让考生提早休息,但其实这对考生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提前上床休息,考生的生物钟可能还没调整过来,不太容易入眠,这反而会加剧孩子紧张不安的情绪。所以,他们建议,考试期间不要对孩子搞特殊化,还是让孩子以正常时间来休息,保持一颗平常心,以稳定的状态应考。
另外,教师还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为了确保高考顺利,家长不妨在考前抽出一些时间,对送考路线进行预先“踩点”,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考试当天,宁可早一点到考场外等候,也不要掐着点到达考点,以免途中遇到堵车等突发状况,影响考生进场考试。
高考物品:
最多只能带9样进考场
市教育局招考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几乎每年高考都有考生忘带准考证。一旦遭遇这种情况,即使最后准考证准时送到,考生的心理和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他们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考试前一天晚上,一定要把准考证和所需的文具归拢到一处,最好装到同一个透明袋子里。
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百问》,考生进考场只能带2B铅笔、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小刀、空白垫纸板和透明笔袋,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高考考场。
今年我市高考仍在标准化考场中进行,考生严禁携带各种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如手机、对讲机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手表、涂改液、修正带、透明胶带等物品进入考场,尽量不要穿戴含有金属饰物的服饰。
考试期间遇到突发情况如何处理?招考办负责人提示,考试期间,可能会发生两类突发事件,一类是个人自身因素的事件,如突然间身体不适;另一类则是非个人因素事件,如试卷字迹不清、页数漏印等。考生遇到这类突发事件,切忌过度紧张,更不要自作主张,要冷静面对并举手及时向监考老师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