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2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人离移动支付有多远?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推广,移动互联网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网上理财、网上购物、手机支付等,让生活越来越便捷。但对于广大老年人来说,注册网银、使用U盾、连接WIFI、绑定银行卡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老年人去银行取钱要排队,买车票要排队,甚至缴个水电费、充个话费都需要等待2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在线支付如此便捷的今天,我们身边的“银发族”距离“支付宝”到底还有多远?

  老人在网银面前“败下阵来”

  每次定期存款到期日,家住水部楼社区63岁的陈奶奶就会早早出门,揣着存折,赶在8点前来到蝶园路上的银行门口排队。陈奶奶发现前来排队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排在队伍前的多是像她一样的“银发族”。

  “听说现在年轻人都在网上购买理财产品,用网银来操作存款。但在网上操作购买理财产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老年人还是得来银行办理手续才觉得踏实放心。”陈奶奶告诉记者,有时家里有事来晚了,排队的人多了,要等上一个多小时,这让她偶尔也会羡慕能够网上理财的年轻人。

  “老年客户别说网上理财了,很多人连银行卡都没有,ATM机也不会用。有时柜台前排队的有几十号人,其中大多是前来办理小额存取款业务的老年人,这些业务年轻人基本都可以在ATM机上自行处理。”市区建行某支行的一位经理说。

  “现在银行基本都开通了电费代缴业务,市民只需到银行柜面办理开通手续,银行可每月自动代扣代缴,十分方便快捷。但很多老年人依然愿意排队等候很长时间来缴纳几十元的水电费,费时费力也不方便。”某缴费窗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不久,有位70多岁的老人来到柜台排队缴费,工作人员查询发现他并未欠费,也不用缴费。老人有些耳背,工作人员大声解释了多次,他仍不太理解,直到旁边的老人凑在他耳边说了两遍,他才明白过来。最后工作人员提醒他过了当月15日再来查询缴费,老人将“15日后再来”念了好几遍,才缓步离开。

  微信红包只能看不能用

  虽然手机支付已十分普遍,出门打车、买电影票、超市购物都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并可享受不同优惠。可是对于“触网不深”的老年人来说,“支付宝”对他们来说还是很陌生。

  家住陆宇中央郡的唐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说,去年老伴充话费拿回来一部触屏的智能手机给她用,她自己摸索了一段时间后,可以打开一些资讯类的应用看看新闻。之后,儿媳帮她安装微信注册了微信账号,但因为不会打字,只好用语音和亲戚朋友聊聊天。不久前,孙子给她发了个大红包,让她平时买东西用,她“研究”了好几天也不知道该怎么用。后来还是儿媳告诉她,可以安装淘宝、京东这些软件进行网购,要在使用时设置各种密码,她自己试了半天还是没弄明白。平时孩子们工作又忙,唐女士也不愿意为了这点小事麻烦他们,干脆当做春节红包,让孙子又转了回去,才了却了一桩心事。

  对上网心存恐惧

  记者在公园、社区采访了解到,大部分老人用的手机都是市场上卖的“老人机”,并无接入网络功能。其中70岁以上老人的视力、听力都下降了,手指也不甚灵活,他们对使用智能手机都没有太大热情。

  70多岁的刘爷爷在接受采访时说,由于没学过拼音,不会使用输入法,除了打电话,其他手机功能他一概不懂。另外,记性差也是老年人使用这些电子产品的一大障碍。刘爷爷和他老伴就曾闹过笑话:两个人在打完电话后忘记了挂电话,让电话一直处于通话状态长达几个小时,闹得两人哭笑不得。

  记者还发现,像滴滴打车、淘宝、海淘、京东等软件的使用一般都要与移动支付挂钩,但绝大多数老人“触网”最多的还是打电话、发微信,谈及网络购物、网络支付、手机银行等涉及财务功能的APP,几乎所有老人都摇头。

  65岁的范大爷在一家银行做保安,平时喜欢用手机聊聊微信,刷刷朋友圈,算是接触网络比较早的。但对线上支付,也一直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他告诉记者,以前晚上值班,偶尔用手机看看新闻,有一次他看新闻时偶然打开了一条在线视频,就随便翻看了几个。没想到,第二天手机就停机了,去营业厅查询才发现,欠了100多元话费,都是因为使用在线流量扣的费用。

  范大爷说,女儿帮他订了每月1个G的流量包,原以为足够使用。但由于对手机软件不太熟悉,有些应用一直在后台消耗流量,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关闭。女儿也不能常常帮他检查,教的方法他也总是记不住,在又一次超流量被扣话费后,他索性关闭了移动数据。他说,女儿也抽空教了他怎么网购,对于年轻人很容易的这些技能,对于他来说却没那么简单,自己也不想总是麻烦女儿,还是觉得使用现金购买商品更为可靠。

  教还是不教都是难题

  在线支付如此便捷,还有那么多老年人不会用,宁可舍近求远去排队,子女们是否该教教他们?

  在市民张先生看来,子女们的“不耐烦”其实也是一种不放心。他告诉记者,他母亲很容易轻信陌生人,曾不止一次参加过那些卖保健品、推销保险人员组织的一些活动,花钱买了不少没用的商品,还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给这些推销人员。甚至有不少人自己主动找上门来进行推销,多亏自己三番四次进行劝阻才没有造成太大损失。他表示,现在网络在线支付越来越方便快捷,骗子们通过电话、短信等进行诈骗的手段也随之越来越多,老人们普遍缺乏相应的识别能力,也更加容易上当受骗。因此父母家里的生活类缴费他都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自己代为操作,对于是否会教父母使用线上支付,张先生表示暂时还没有打算。             

  记者 翟甜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特别报道
老人离移动支付有多远?
高邮镇关工委:用爱心构筑网吧“防火墙”
高邮报特别报道04老人离移动支付有多远? 2017-02-17 2 2017年02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