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灵活多样的就业创业体系
关键词:就业帮扶
实事一: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推荐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000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关键词:创业条件
实事二:全市开展创业培训500人次以上,实现成功创业350人,创业带动就业900人。推介创业项目30个以上,扶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1个以上。残疾人技能培训200人,建设残疾人扶贫基地5个、创业基地3个,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实体20个,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点2个。加大新型金融组织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发放涉农贷款10亿元。
打造充分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
实事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增参保3000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1000人,生育保险新增参保1000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1000人。
关键词:救助资助
实事二: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同标达585元/月,并完善自然增长机制,适时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设立急难家庭生活救助基金500万元,对因病因灾丧失自救能力,虽然家庭人均收入超过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实际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的家庭,由政府给予急难救助。对全市建档的困难职工实施生活救助、大病救助、助学救助,发放各项救助金100万元。
关键词:残疾弱势
实事三:为所有持证残疾人免费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为福利性、非营利性的残疾人服务机构400名残疾人办理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完成全市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200例,发放轮椅300辆,新建5个“残疾人之家”,开展0-6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及7-14岁残疾儿童(脑瘫、孤独症)基本康复服务项目。
关键词: 脱贫增收
实事四:继续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三年行动;全力推进农业重大项目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省“美丽乡村”建设,培植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省级家庭农场项目5个,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低收入农户的结对帮扶,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到年底人均年收入7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
打造优质均衡的现代教育体系
关键词:薄弱学校
实事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区教育布局。第一小学迁址。改造城北小学,新建新巷口幼儿园,全年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1.5万㎡。提升教育装备达标升级水平。
关键词:职社教育
实事二:全市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以上。高邮中专创建省级机电(数控)现代化专业群、省级数控现代化实训基地,申办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
关键词:教育资助
实事三:将低收入农户作为重点纳入教育资助范围,逐步加大就学救助力度。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就学子女,凡考入大专、本科的,由市财政每年分别给予3000元和4000元的助学金。对考入高中以上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发放教育专项补贴和考学奖励。
打造便民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
关键词:医疗卫生
实事一:启动人民医院东区二期工程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20%以上。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强基工程”,提升分级诊疗水平,优化新农合补偿方案,参合群众人均筹资标准不低于615元,各级政府补助标准不低于470元/人。乡镇卫生院住院、门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90%和50%,村卫生室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60%。
关键词:健康促进
实事二:积极开展省市级健康单位建设,建成健康单位20个、健康广场4个。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完成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任务4700座、生态户厕任务300座。创建省和扬州市卫生村13个。
关键词:食品药品
实事三:做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管工作,组织开展种植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畜禽、水产品违法使用添加剂、滥用添加剂和抗生素等专项整治行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推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建设,建成13个快速检测点,每天抽检筛查100批次/点。在全市70家中小学食堂、76家幼儿园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
打造层次合理的住房保障体系
关键词:供应体系
实事一:新筹集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50套,建设珠光豪庭二期、怡水新城三期、四期。新增住房公积金扩面3600人,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2亿元。新建高新区安置房二期,城南新区、甘垛镇、卸甲镇、汤庄镇分别建设S333拆迁安置小区。
关键词:居住环境
实事二:整治老小区5万平方米。实施风情十里长街一期工程,对中山南路立面进行整治。实施老巷道改造工程。在新老城区新建6个停车场。新增造林面积8000亩,更新造林2000亩。
打造舒适全面的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养老保险
实事一: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放国家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10万张以上,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50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5万人,发放基础养老金人数17万人,参保覆盖率、基础养老金发放率均达100%。
关键词:养老服务
实事二:加大养老服务事业投入,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提取养老服务事业费不少于40元/人。实施医养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社会力量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占养老机构总数比率达70%。
打造生态宜业的城乡环境体系
关键词:城市形象
实事一:整治珠湖路、傅公桥路、人民路、北海菜场周边环境,实施金桥路、佳醇路、新华西路、盂城南路、蝶园南路、市河沿线、南门大街环境提质工程,整治店招店牌,拆除违章建筑,完善环卫设施。综合整治中大沟、香沟河东段、先锋支、向阳河、支农河、腰圩河等城市河道,全面打通城市东西水系。建成“数字环保”信息化暨应急指挥平台并投入使用。实施公厕改造提档升级工程,分批次提档升级10座公厕。实施垃圾投放亭布点100座。
关键词:农村环境
实事二:开展高邮湖水质较好湖泊保护行动,对沿岸3公里范围内实施“三退三还”(退耕、退围、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地)。加强现有机电灌排泵站维护保养,新、改建机电灌排泵站60座。保障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专款用于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工作。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130公里。
关键词:交通设施
实事三:实施S333高邮东段、X204南延(S352至江都段)、X301西延(X205至界首段)、X302(临马线)周山镇至S237段、X352(郭送线)、X252(菱仪线)改扩建工程,启动建设S333高邮湖西段、新区至S611连接线公路。启动S125、S352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建设覆盖文游路、海潮路、府前街、通湖路、屏淮路及珠光路的智能化公交站牌108个。
关键词:综合治理
实事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涉及各类商品价格的监测分析预警网络,实时掌握市场价格信息,定期开展市场价格形势分析,适时发布市场价格预警。推进技防监控“天网工程”,实现市区主街道远程视频监控全覆盖。
关键词:文体生活
实事五:办好新年音乐会、“周末大舞台”文艺演出、“珠湖之波”赛歌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新增图书8000种、2万册,建立1家24小时城市书房,开展图书流动服务,定期将图书馆服务送至乡镇、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好环高邮湖国际自行车越野赛和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等精品赛事。
文件解读 郭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