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1月18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实民生服务尽全责 破解企业难题敢担当
临夏回族自治州转移就业工作高邮服务站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揭牌仪式
市人社局召开“两学一做”会议
市人社局主要负责人带队走进政风行风热线倾听百姓心声
通邮电商园创业基地揭牌
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发放现场
风险评估监督行动推进会
举办招聘会为企业、劳动者搭建求职用工平台
市人社局社保窗口为困难群体办理助保手续
市人社局为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 高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过去的2016年,市人社局贴近民生需求,扎实服务,苦练"实功",把民生服务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工作做实做到位,使多项工作大幅度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在就业培训工作中,2016年,新增城镇就业11467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91.1%;推进失业人员再就业8944人,完成全年目标388.9%;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12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37.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100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7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9%。举办72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5191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73%;其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57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57.5%。

  在社会保险工作中,2016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1369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0.4%;职工医疗保险新增参保4896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44.8%;工伤保险新增参保11274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40.9%;生育保险新增参保998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499.2%;失业保险新增参保1030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0.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1.36万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6.81万人,参保覆盖率、基础养老金发放率均达100%。

  在人才引进工作中,2016年,申报省"双创博士"计划18人、"绿扬金凤"优秀博士人才28人,引进和接收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436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4.8%,其中高层次人才13人,完成全年目标108.3%;新建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8家,安排大学生见习实习150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376人, 完成全年目标的108%;新增留学回国人才12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0%;新增高技能人才1446人,其中技师171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3.8%。

  服务民生当好主体,惠民便民爱民尽全责

  确保群众充分就业创业。积极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活动,帮助9656名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通过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性岗位安置13名城乡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创业担保基金投资力度,放贷规模可达 5000多万元,凡符合条件创业者均能及时申请到创业担保贷款,并享受贴息。2016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90万元,举办创业培训班12期,培训创业人员958人次,实现成功创业1263人,创业带动就业3154人。

  提高群众社保水平。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把全市83万群众实质纳入社保体系;将城乡居保个人账户养老金增发10%,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15元/月,15.25万城乡居民受益;提高企退人员养老金标准,人均增加养老金166.3元/月,3.8万人受益;将职工医保年度内报销限额由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大病报销上不封顶,切实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

  提供便捷办事服务。在社保大厅继续实行午间服务岗,群众午间随到随办;研发社保信息网上查询系统、电子转诊平台,实现人社村级服务平台全覆盖;搭建社保"核三"平台,参保群众可通过网上业务大厅、自助服务和掌上服务等渠道,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相关服务。

  服务经济贴近需求,破除企业难题担重任

  市人社局贴近企业用工、裁员、引才等迫切需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配套保障服务,确保企业发展都有新动能。

  多措并举,超前破解企业"用工荒"。首先帮助重点企业招工。建立中层以上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重点掌握企业用工、人才需求情况,局主要负责人带队,赴全市68家重点企业现场办公,召开座谈会12场,现场给予指导服务。

  全力服务企业人才引进,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016年,充分利用人才市场资源,结合扬州市人社局"才聚扬城"招聘活动,采取现场招聘、网上招聘和到市外人才市场、高等院校招聘等多种形式,引进全市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全年组织春季和夏季2场大型人才交流会,组织185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3520多个岗位;组织华富、欧力特、红旗电缆、日兴生物等46家企业赴全国各地参加18场省内外各类人才招聘会,现场招聘48名人才。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3人,储备型人才4352人,新增留学回国人员12人。为从根本上帮助企业破解人才瓶颈,还采取了多项招才引智举措。

  落实社保助企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减轻企业社保负担。第一,阶段性下调了失业保险缴费费率,由2%降至1.5%;第二,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工作的实施意见》,补贴标准按该企业及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补贴;第三,阶段性将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至19%;第四,落实省相关文件精神,全市困难企业在提供有效缴费担保后,经批准可缓缴除基本医疗保险费外的社会保险费,缓缴期最长可达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第五,在今年调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政策中,不提高医疗、工伤、生育三大保险缴费基数,切实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以上社保助企政策每年为全市企业减少4400万元社保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

  维护稳定完善监管,化解劳资纠纷构和谐

  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市人社局把维护稳定作为一项主体责任来践行完善。

  转变维权工作思路,变被动执法为提前服务。在劳动维权工作中创新服务企业方法,做好法制宣传工作,一方面变"被动执法"为"提前服务",到企业"零距离"去指导,发放《企业劳动用工风险评估防控手册》,进一步规范企业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行为。另一方面变事后处理为提前摸排,全面落实工资月报制度实行动态监管,遇有情况,及时报告。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属地管理自查制度,为春节前农民工工资支付督查工作做好铺垫。

  开展行业专项整治,突破重点行业维权难的瓶颈。针对服装行业劳资纠纷,全面开展了整顿服装行业秩序,规范服装企业劳动用工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取得较好成效。通过整治,全市服装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以上,服装租赁企业100%缴存落实工资保证金,工资支付由传统的季度支付、年底结清逐步过渡到按月足额支付。

  创立"三色"预警机制,有效实现精准监管。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效能,严格落实工资月报制度,通过划企业拖欠工资的人数、金额和时间"红线",建立"黄、橙、红"工资支付三色预警机制,高效实施动态监管。将有拖欠工资记录和租赁企业确立为重点监管对象,建立工资协查员制度,落实专人跟踪检查,督促企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建立重点企业监控制度,将有拖欠工资记录和服装租赁企业确立为重点监管对象,落实专人跟踪检查,督促企业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对有重大拖欠工资隐患企业,早发现,早介入,并及时向社会发布,防止企业恶意欠薪等群体性事件发生。

  建立工资保证金等制度,彻底改变讨薪难的被动局面。近年来,建立了工资保证金制度,并强化落实确保服装租赁企业的工资保证金不折不扣征缴到位。另外还实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要求各乡镇(园区)按照职工人数规模安排不同标准的欠薪应急周转金,用于企业破产、老板逃逸时的工资垫付,缓解工资拖欠矛盾。

  加强行政司法联动和监管责任,织密用工风险保障网。首先,建立监察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新机制。从2015年起,改变欠薪上访案件仅靠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一家处理的老模式,通过建立工资支付保障联席会议和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制度,由市政法委牵头,法院、检察院、人社、信访、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不断研究解决在办理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劳动保障监察与劳动仲裁联合办案、同步快速与法院对接查封资产账户、恶意欠薪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等机制。2016年以来,市人社局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9起,涉及农民工341人,欠薪数额322万余元。其次开展部门联动督查强化跟踪监管落实。2016年6月至10月,市人社局、总工会、司法局联合开展了企业劳动用工风险评估监督行动,对全市100家规模以上及存在用工风险的企业对照100个风险点查找问题并整改。

  建立两级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遏制群体集访事件发生。全市各乡镇(园区)均建立了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对因拖欠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明确分级响应、处置程序和处置措施,形成快速反应和处置工作合力。2016年共妥善处置群体性欠薪集访事件21起,为2438名农民工追讨工资963万余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报告解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10版:专版
   第11版:特别报道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专版
   第15版:专版
   第16版:专版
做实民生服务尽全责 破解企业难题敢担当
高邮报专版07做实民生服务尽全责 破解企业难题敢担当 2017-01-18 2 2017年01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