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光学诊断技术,可进行活体眼组织显微结构的非接触式、非侵入性断层成像。具有无创性、易配合、重复性好及非常直观等优点,问世不久即在眼科得到广泛应用。OCT在眼科临床一般重点用在黄斑疾病和青光眼的诊疗方面,由于有特征性改变,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随访均有一定的价值。
OCT可以产生高精度的眼部组织横截面的图像,是现有眼科标准影像技术(如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补充。OCT不但可以定性地显示眼部组织细微结构的病理改变,而且可以精确的测量眼部组织的厚度;不但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而且可以对患者进行反复的无创性追踪观察;不但可以对眼病手术前进行手术方案的设计和预后的预测,而且可以对手术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这些特色使OCT在临床和科研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OCT临床上最常用于黄斑病变(如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黄斑水肿、老年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络膜病变等)的诊断和追踪观察、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和视乳头立体结构的分析。此外,OCT还可用于后极部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劈裂症与视网膜脱离的鉴别等)。近年发展的眼前段OCT则可清晰的显示眼前段组织的病理改变。
随着OCT技术的不断发展,OCT在眼病诊断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眼科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