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20日,我市在“京津冀”地区组织开展了集中招商周活动,并在京成功举办2016江苏·高邮产业合作恳谈会,集中签约16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央字头”“国字号”,可谓是“高大上”。以往,这些行业“老大”对投资县级市几乎是不屑一顾,现在为何能放下“架子”和“身份”青睐于我市?我市投资环境好、服务好是吸引外来投资者的一个方面,但不是决定因素。此次“京津冀”招商给予大家的启示很多,有益于今后招商思路的调整和创新。
启示一:要素溢出非常明显。此次“京津冀”招商有业绩、有成效、有感受,大家真切感受到“京津冀”地区的投资要素、科技要素、人才要素等溢出非常明显,许多企业、企业家把投资以及扩张的目光转移出“空间拥挤”的“京津冀”地区,以进一步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因“京津冀”地区要素密集,许多高科技、新技术、高层次人才同挤 “金光大道”,不能有效地释放其产能和效能。此时,他们急需寻找发展的“世外桃源”,而相关要素相对短缺的县级市便成为他们眼中的“香饽饽”,这也为我们招大商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当然,只有主动出击、主动对接、主动承载,才能捷足先登、抓住机遇,否则,再富有的要素也会流到他人的田地。
启示二:产业布局调整加快。“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国企、央企等大企业、大集团的集结地,他们密集在“京津冀”,争资源、争资金、争人才、争发展,有的甚至“同室操戈”。面临着经济大环境和产业的重新洗牌、重新整合,大量的央企和国企为了争得发展空间,像“猛虎”一样纷纷“下山”,走出“京津冀”。尽管投资项目离“京津冀”远一些,但却能以距离换空间,将生产基地、研发基地迁出“京津冀”。因为,现代交通、现代物流和互联网远程等已让“距离”变为不是“距离”。“猛虎下山”为我们招引大项目、好项目提供了更多的优选对象,这些大企业、大集团拥有优厚的资源、雄厚的实力、广阔的市场、高端的产品和高层次的人才,项目一旦落户高邮,将会给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带来质的飞跃。同时,也会形成集群效应、总部经济。
启示三:要整合资源去招商。尽管“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产业转移,许多大企业、大项目的生产基地要搬迁,但并不是哪里有“空地”,他们就搬到哪里、投到哪里,他们也在好中选优。招引他们的人很多,谁能让客商投而无忧、不缺用工、不缺平台、不缺要素、不缺服务,甚至让客商能得到在“京津冀”得不到的资源,谁就可能争得先机。所以,我们要调整招商思路,整合本地的优势资源,带着包装项目、运作模式、特色资源、服务平台等去招商,让人耳目一新、“一见钟情”、“情定高邮”。此次“京津冀”招商,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好成效,高邮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产业的延伸配套优势起到了很大的吸引作用,许多客商听了介绍、看了资料后,几乎惊呆了,纷纷要来高邮考察洽谈。
启示四:走出去天地宽、信息多、商机多。俗话说,走出家门天地宽,招商引资也不例外。此次“京津冀”招商,让大家真切感受到“走出去”的魅力。一周时间,20多支小分队先后拜访了60多家企业,收集有效信息30多条,签了16个大项目。大家在走的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在聚的过程中收集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在谈的过程中敲定了许多大项目。开展“京津冀”招商前,有人认为,“京津冀”的大项目难招,人家也不会看上我们这些县级市,但走出去后大家才发现,央企、国企也有“买的找不到卖的,卖的找不到买的”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走出去以后,可弥补这方面的短缺……
“京津冀”招商时间虽短,但收获了许多,不仅仅签约了项目,更主要的是开阔了我们的招商思路,经济越发达、产业越集聚、人才越密集的地区应是我们招商的主攻阵地,“空间”的制约必定会让“凤凰”迁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