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我们的家风是“正直、诚实、孝道、勤俭”。一直以来,我们坚持用家风潜移默化地引导女儿,并与她一起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在孩子成长的各个方面打上了家风的烙印。
做好父母需要学习。作为家长,应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孩子做出榜样。26年前,女儿刚出生时,我们内心是多么喜悦和骄傲。因是独生子女,我们心里明白,培养好女儿就是成功。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订阅了《父母必读》杂志,连续订了15年,每年都装订成册。它伴随着我们全家一起成长,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记得女儿上初二时,我正复习考高级会计师,当时要考英语。我把复习题用录音机录好,一边在家做事,一边放着录音,反复地听,不会的地方就问女儿,女儿总是耐心地教我。晚上与女儿同在书房,面对面学习。有时女儿一觉醒来,看书房的灯还亮着,就说:“妈妈你真‘抠’”。很显然,我的学习精神打动了她。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扇门,只要找到进入她的内心的那把钥匙和通道,奇迹就会发生。当年女儿的成绩突飞猛进,期末考试总分在学校全年级排名第9位,并荣获“三好学生”奖状。
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人的赏识。第一位赏识孩子的当然是父母,我们是用放大镜来找女儿身上的闪光点。记得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府前街的变化》,在江苏出版社《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刊登了。她主动将稿费30元钱捐给了希望学校有困难的小朋友,受到学校的表扬,我们立即给予充分肯定,这让她十分骄傲。此后,女儿每次获奖,那怕是老师的一次口头表扬,我们都在女儿的面前表现得很开心,向她表示祝贺,这更增强了她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每当女儿需要帮助时,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女儿上高中,由于家离学校较远,我们特地搬到离学校较近的一间房子里,那里的条件比较简陋,没有橱房、没有卫生间、没有空调、也没有电视。但女儿不怕苦,她说只要能有饭吃、能休息就行。我们在那里与女儿同吃同住三年,过着艰苦的日子,为女儿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女儿一心刻苦学习,最终考取了苏州大学。艰苦的住宿环境,锻炼了女儿的意志,同时让女儿更加懂得尊重长辈,与同学相处得更好,这为她后来出国深造独立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缩短与孩子的心灵距离。倾听女儿的心声,尊重女儿,这是我们家的必修课。女儿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并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女儿小的时候,我除了上班,下班后就与她在一起。当时我们家客厅四周墙上挂满了动物的画,我抱着女儿给她讲动物的故事,虽然那时女儿还没能完全听懂,但她很专注。后来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女儿每天回家都喜欢与我讲在学校一天的学习情况,有开心的也有不高兴的。我们都认真地与女儿交流,倾听她的心声,消除她的疑虑。她在苏州大学三年级时,作为交换生被送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时间一年。刚去时,她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英语。虽然她的英语在苏大还算可以,但出国后,无论生活、学习每一个环节都要讲英语,这就让她很为难。女儿与我们通电话时,讲她遇到的困难,我们总是和风细雨地与她交流,给她信心和决心,最终她以优秀的成绩回到苏大。即使现在在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读博士,遇到工作、学习上的困难,女儿都会用微信或视频与我们聊上几句,从而缩短了我们与她的心理距离。
长期以来,我们的家风逐渐成为女儿的良好习惯。她在“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读书,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读博士两年已写成两篇文章,前不久刚发表了一篇。她把正直、诚信、孝道、勤俭的家风贯穿在学习、工作的每个环节,落实到与导师、同学们相处的每个细节上,赢得了导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