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天,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 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生者少,冬至重病”(《素问·四气调神论》)。
精神养生
盛夏季节,气候炎热,人容易心烦气燥,因此应注意调整情绪,既不可因事暴怒,也应避免因事物繁多而生厌倦。争取保持心气平和,气机宣畅。
生活起居
夏季作息,一般宜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夏季由于晚睡早起,相对睡眠不足,所以在经过一上午的学习和工作时,可能有疲劳之感,需要午休做适当的补偿。夏天需要睡眠时,注意不宜让电扇直吹。睡觉前也不宜乘凉太晚,更不宜在水亭中、树荫下、过道中、凉台上乘凉。
用电扇取凉时,要注意吹风不宜过大,不宜对人直吹,不宜持续固定对身体某个部位吹风,对于小儿、老人、身体虚弱的人,更宜少用电扇吹风。
空调在夏季的使用越来越多,无论是在办公、休闲、购物等场所,还是在家庭中,应科学使用空调,避免对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应定期清洗空调过滤网以防细菌病毒孳生,空调使用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在2小时后开窗换气,降低室内有毒气体的浓度。尽量缩小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过分贪凉,空调一般设置在26—28℃ 即可。全身大汗时,不要马上进入空调房间,以免身体毛孔突然收缩,受凉引致感冒;避免空调直吹面部。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室内,应做些户外活动,活动筋骨,吸入一些新鲜空气。要让皮肤有流汗的机会,使毛孔通畅,加快新陈代谢。
饮食调理
夏季机体营养素消耗增加,人体对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需求有所增加。应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鱼、肉、蛋、牛奶等动物蛋白和豆制品等植物蛋白。注意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瓜、西红柿、杨梅、甜瓜等;补充足量的水和无机盐,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尽量选择具有清热解暑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绿豆等。
避免过食辛辣和肥甘油腻之品,避免贪凉饮冷,摄入过多的冰冻低温食品和饮料。
运动养生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活动后出汗明显增多,因此,夏季运动既要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应注意预防中暑。
注意选择运动的时间。一般而言,夏季宜在清晨、傍晚和夜间运动。夏季中午是一天气温最高阳光强烈的时候,运动要避开中午。清晨天气虽然凉爽,但空气中污染物较多,因此在黄昏运动会对身体更为有益。
注意选择运动地点。夏季运动时,应当选择空气清新凉爽的场所,如有树和有水的地方。
注意选择运动方式。不宜进行对抗性强、活动量大的活动,宜选择休闲与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如钓鱼、游泳、慢跑、太极拳等。
运动后不宜喝冰冻饮料、不宜立即洗冷水澡、不宜进入温度过低的房间、不宜直接吹电扇或使用空调。
作者简介:
阎勤,主任中医师,“治未病”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江苏省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扬州市名中医;大学毕业后从事内科临床诊疗工作20余年,其间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解放军302医院学习深造。擅长用中西两法治疗各型肝病、心、脑血管病。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