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邮城区嘉禾桥正北首有一个小院,虽说院落不大,但却有点神秘。要不是门口挂有国家基本水文站高邮水位站的招牌,路过的人会以为这里是民家居所。高邮水位站到底是干什么的,有何职能?日前,记者带着种种疑问,走进了院落,走近了水文人的工作生活,为广大读者逐步揭开水位站的面纱。
测流高邮湖,防汛期间特殊的任务
7日下午17时,记者来到高邮水位站采访,站长王清源刚刚从高邮湖测流回单位,正做一些后续整理工作。他告诉记者,目前防汛工作正进入关键时期,从6月25日开始,高邮水位站每天两次到高邮湖测量入江水道高邮湖下泄邵伯湖的流量,并及时上报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扬州分局,供国家防总、淮委、省市防指防汛防洪分析、科学调度、决策使用。
测量入江水道高邮湖下泄邵伯湖的流量,是高邮水位站在防汛期间的特殊任务。每天上午6点 至9点 、下午14点至17点 ,水位站工作人员都要携带ADCP测流设备,从运河西堤石工头渔港出发,沿高邮湖向西水路前行,直到湖西郭集码头庄进行测流。整个测流湖域曲线距离8公里左右。由于湖面广阔,风高浪大,水流湍急,测流过程不仅辛苦,而且还有生命危险。尽管如此,但水文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大胆细致操作,确保每次测流任务圆满完成。
王清源从1991年就开始从事水文工作,可以说他见证了我市水文建设的步伐,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目前,我市基本建成了完整的水位、流量、雨量、地下水位、土壤墒情自动测报系统,可以网上实时查询。他感慨地说:“过去,测量高邮湖下泄流量,用的是流速仪,耗时长,劳动强度大;现在测流用上了高科技,自动化程度高,精准性好。过去高邮湖东西断面测流要一天时间,现在两三个小时就搞定。”
一般情况下,每年汛期高邮湖测流就10来天。今年受厄尔尼诺极端气候的影响,淮河上中游强降雨,三河闸泄洪流量大,入江水道高邮湖客水多,高邮湖测流时间跨度比正常年份长,目前已测流近20天。王清源表示,全站同志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坚决打赢今年防汛抗洪战役。
高邮水位站,提供水文科学保障
记者采访中发现,高邮水位站门口挂的招牌是:国家基本水文站高邮水位站,而不是高邮水文站。王清源介绍说,“水文站是观测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气象资料的基层水文机构。水文站观测的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温、冰情、地下水、水质等。而水位站是对河流、湖泊或水库等水体的水位进行观测的水文测站。就高邮而言,高邮水位站不能称高邮水文站,最大的区别就是高邮水位站没有常态化,高邮湖测流只在汛期内。如果测流工作正常化,高邮水位站升格高邮水文站就不成问题。”
“尽管高邮水位站处于水文监测最底层,但却有着100多年的历史。”王清源自豪地说。因为高邮特殊的地理位置,1913年2月高邮(大)水位站就设立,现有1处测验断面,为大运河高邮(大)站,观测项目为水位、雨量;承担着向江苏省及扬州市、高邮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报送水情信息的任务。据了解,设站以来,实测最高水位9.46m(1931年8月15日),最低水位3.10m(1936年11月18日)。
目前,高邮水位站辖下管理10多个水文观测站点(委托站),分布在我市入江水道水系、大运河水系和里下河水系。这些站点利用水文自动化系统对水文参数进行实施监测,采用无线电通讯方式实时传送监测数据,为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水文科学保障。
高邮水文人,春夏秋冬默默奉献
一年365天,高邮水位站工作人员每天清晨都要前往高邮湖万家塘、大运河二桥南等观测点,进行检查校核维护,确保水文设备正常运转,保证水文数据实时精准传输。王清源告诉记者,这是高邮水位站平时必做的常规工作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水文数据越来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水资源利用、水功能保护、湖泊监测、深(浅)层井观察等成了水文人的重点工作。每月5日、25日,高邮水位站工作人员都要到高邮水厂、司徒水厂、临泽水厂、菱塘水厂的水源地,进行水质抽样检测;每月到高邮湖、大运河、北澄子河、南澄子河、东平河、横泾河、三阳河、六安河等全市近10条主要河流湖泊进行监测;每季度对深(浅)层井进行监测观察,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
每年进入汛期,除了高邮湖测流特殊任务外,高邮水文人还要采集更多的水文数据,24小时对河道流域地表水、降水量、旱情、水质进行实时观测,然后对实测水文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数据整理,经核对、汇总后报送市防汛防旱指挥部,作为防汛的决策依据。
今年入梅以来,我市多次连降强暴雨,里下河水位不断上涨,防汛压力逐渐加大。王清源告诉记者:“近期,我们增加了测量的时段,特别是里下河水位全面超警戒后,有时一天每两小时测报一次,力求为市防指科学决策防汛抗洪,为里下河乡镇有效防汛排涝及时提供基础水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