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城南新区闸河村八组的村民袁付贤前不久被查出患上重症肺炎,在扬州苏北人民医院治疗回家后基本就躺在床上。这个家的顶梁柱倒下了,全家人都陷入悲痛绝望中。身患乳腺癌20年的妻子整天以泪洗面,身患尿毒症9年的儿子心急如焚,已经切除子宫的儿媳妇又被查出囊肿,而孙子即将面临高考……一家五口四人患病,还有一个人正在人生重要关口。病魔无情人有情,记者在此呼吁广大爱心人士,帮帮这个苦难的家庭。
本月中旬的一天上午,细雨蒙蒙,空气中弥漫着湿漉漉的气息,踏着泥泞的乡间小路,记者来到袁付贤的家中。
今年正月十九,68岁的袁付贤突发高烧,家人立即将他送到城南新区卫生院进行输液治疗。挂完水后,袁付贤很快就出汗退烧,然而没过多久他又开始发热。发热、挂水、退烧、再发热,就这样持续了8天,袁付贤的病始终不见好。家人将袁付贤送到市中医医院治疗,还是不见好。随后,袁付贤又被转到扬州苏北人民医院治疗。一进苏北人民医院,袁付贤就昏迷不醒地被送进重症监护室,8天后才苏醒过来。袁付贤的妻子师诚英告诉记者,老伴得的是霉菌性肺炎,要想治好至少要上百万元的医疗费用。
“这么多钱,我们上哪儿去筹?”师诚英边说边抹眼泪。她告诉记者,其实袁付贤早就疾病缠身,深受类风湿关节炎折磨多年,但为了支撑这个家,他硬是咬牙坚持着,因为妻子、儿子、儿媳相继患病。这些年,袁付贤心里的苦无人诉说,身上的痛更让他备受折磨。为治好自己的类风湿关节炎,袁付贤处方偏方试过无数种,中药西药吃了一大把,但效果甚微。袁付贤告诉记者,这个病发起来真不好受,尤其是碰到潮湿、寒冷、阴雨天气时,关节肿胀发麻、疼痛难忍。说到这,他将双手从被窝里伸出来,记者看到,他粗糙的双手肿胀僵硬,关节突出,已严重变形。袁付贤说,为了减轻疼痛,他不得不用激素类的药物来控制病情,正是因为激素药物使用过多,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肺部严重感染。
“不用激素,他疼呀!”师诚英无奈地说,这些年,家里全靠丈夫一个人支撑着,自己想帮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师诚英20年前患上了乳腺癌,但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那时,我一个人生病花五六万,家里还能负担得起,因为老伴和儿子都能苦到钱,后来儿子又查出来有尿毒症,感觉天都塌了!”师诚英告诉记者,儿子原来有木工手艺,后来又做了点小生意,家里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点不比别人差。 2007年,34岁的儿子袁良明查出患有尿毒症,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一下子陷入绝望中。患病后,袁良明一直不想透析,就四处乱投医,哪里有治疗尿毒症的信息,他就不惜成本赶去医治。就这样,前前后后折腾了四五年,花费了二三十万元,病情却不见好转。这时,医生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要么透析,要么换肾,袁良明最终选择了换肾。
换肾谈何容易,首先要有肾源,其次还要身体状况许可。这几年间,袁良明四次被南京解放军医院告之有肾源,但每次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每次去检查身体,总有一两项指标不合格!”袁良明失望地说,几年下来,光去南京检查的费用就花了五六万。以前换肾大约三十万元左右,现在至少要五六十万,这仅仅是手术费,加之术后的维护费用也十分高昂。 “我们这个家现在怎么能付得起,如今老头子也倒下了,怎么办呢?”说着说着,师诚英忍不住潸然泪下。现在,在袁良明看来,肾脏移植已不可能,如今,他只好每个星期一、三、五、六,雷打不动地到市中医医院去透析。
记者去采访的当天,恰巧是星期三,天又下着雨,袁良明一起床就喊头昏无力,全家人都很揪心,他的妻子冒着雨陪着他去了市中医医院。其实,袁良明的妻子身体也不好,几年前她因为子宫肌瘤切除了子宫,现在不能做重体力活,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去年她又被查出体内有囊肿,一直靠药物维持。而他们的儿子今年又即将高考。如今,一家人的困境让这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大男孩十分忧心,但愿他能化悲痛为力量,考取理想的大学,将来能为这个家庭分忧。
眼前最重要的是如何筹集袁付贤高昂的医药费。据了解,目前,他的病情虽然得到控制,但如果不进行深入治疗,后果不堪设想。对此,全家人一筹莫展。得知这一情况后,城南新区闸河卫生站的乡村医生定期上门为袁付贤检查病情;村支部书记郑士山得知此事,立即向村组干部、企业老板发出“爱心捐款倡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筹得爱心款一万多元。3月29日下午,郑士山将募捐所得的万余元爱心款送到袁付贤家中。
虽然杯水车薪不能最终解决问题,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采访后记
从袁付贤家采访归来,记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袁付贤虚弱地躺在床上的情形一直在眼前浮现,他的妻子不停流泪的脸庞一直在眼前浮现,他的儿子、儿媳妇无助绝望的表情一直在眼前浮现。
如果要问幸福是什么,袁付贤全家人的答案一定是:健康。因为拥有健康,我们才能从容面对人生中的苦难、挫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