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好月圆,云淡风轻
  □王小见   

  中国人喜欢团圆,喜欢美满,在灿若星空的成语中,“花好月圆”怕是最合中国人心意的。从自然界的美好,一路向前,直抵人心中最圆满的结局。手中的这部书,字里行间,透出的都是这般良辰美景,独向花间一壶酒,哪怕人间四月芳菲尽,翻开这粉红封面的散文集,清雅文风送来的,都是扑鼻花香。 

  生在扬州,有福,这里的春风十里,这里的二分明月,随便撷取一点,都是风月无边的锦绣文章。李白、杜牧、徐凝……这些白衣胜雪的诗人们,只是打马走过,目光就穿越了半个盛唐。然而,毕竟匆忙,来不及细品,真正把这座城市搁放在心头的,还是扬州人自己。生于斯,长于斯,歌吹于斯,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怀。 

  或是一种缘分,夏鹭每日抬头所见,就是文昌阁,斗转星移,云水过隙,时间带不走的,都是扬城福地。从晨光洗沐,到暮色四拢,这座城和这个人,你不言,她不语,却是相看两不厌。这是坐看,亦有行走,信步去看一场盛大的花事,或是泛舟一湖涟漪的春水,遥想古邗沟边的杨柳依依,回首绿杨城郭的出水芙蓉,看在眼里,落在纸上,都是淡若三月烟花的文字,清新却又隽永。 

  夏鹭行文有古韵,文字可做古曲吟,韵脚都落在《清平乐》《鹊桥仙》上,都是浅吟轻唱总相宜的。可又依着自己的性子,依着文字的脉络,字字生莲。“深红浅绿见扬城,花木扶疏胜仙寰”“问城哪得清如许,为有运河活水来”“维扬一园红,四海无同类”,原句自有不同,可是,如此却无不妥,如同当年读到方文山一句“天空中一道橙色的书法”,看似文理不通,细思极有味道。 

  写景妙笔生花,写人情思盈动。写《外婆的井》,“两口井相距不过二十来步,外婆却来来回回走了一辈子”。写《百味乡泥》,“老爸对泥土的眷恋,年复一年,从油菜成熟籽实中饱胀开来”。写《比邻而居》,“‘琴弦已断,你休提它!’那唱戏的人呢?如今,又在哪呢?”人世间的情感,最好就是这样的细水长流,用平实安静的语言铺陈开来,自会安抵人心。

  夏鹭从高邮的乡间走来,从走出过秦少游、汪曾祺的高邮走来,俯拾之间,都将故乡泥土的芬香,丝丝缕缕编织进文中的一字一句之中。故乡,又成为夏鹭最可依偎的靠山,好比那篇《温泉蛋》,滋养着夏鹭从一位小女孩,成长为一位俏生生的女子。那些故乡的“温泉蛋”,为她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既滋身体,又养文情。

  美文如斯,似是读着一路的旖旎风光,却又生生异峰突起。文中可见,夏鹭曾患疾病卧床,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在生命的角力中,成为最后的赢家。有些伤痛,我们无法感同身受,我们只能想象,这位坚强的女子,如何从开始的拄拐行走,到后来的健步如常。正如她文中所言:“花谢花飞且自珍,身弱未必不凌霄”,有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就可通达四海。于是,我们跟着夏鹭,渡镇江、醉琅琊、赴青海、走西藏,在宿雾的碧澄天际下,在斯里兰卡的蔚蓝海岸边,身着花服的她,终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此岸的修行,终能到达彼岸的花好月圆,回首往昔,可以自在感叹一句云淡风轻。或许,这也是书名《花好风轻》的由来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盂城驿
   第04版:特别报道
友爱:我的2015
花好月圆,云淡风轻
藏石
凄凉的喜悦
高邮报盂城驿03花好月圆,云淡风轻 2015-12-18 2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