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有“压舱石”,进靠“大块头”。重大项目建设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是实现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的动力和源泉。“十二五”期间,我市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头版头条”的思想,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十二五”期间有539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亿元项目251个,比“十一五”期间实施的亿元项目总和还多113个;10亿元以上项目39个,几乎是“十一五”期间实施的10亿元项目的10倍。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1.5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翻了两番,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
上下同谋一盘棋 持之以恒抓突破
我市自2009年实施“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以来,各级领导对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牛鼻子”的意识不断强化。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更是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全市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头版头条”。不仅调整完善了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领导小组,实行重大项目领导挂钩联系制度,而且实施“一把手”抓重大项目责任制、重大项目建设问责制,一切服从于招商,一切服务于项目,一层一级形成压力传递,全市上下同谋一盘棋。
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市委、市政府每年“正月十八”“4·18”“8·18”都要组织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投产活动,让重大项目登上“擂台”。为解决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难题,市委、市政府适时召开重大项目现场办公会、1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督查推进会、乡镇党委书记汇报会及四套班子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督查汇报会等,市人大连续五年专题审议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市政协专题协商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与此同时,还在所有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设置监控,适时对项目建设进展进行“飞行检查”……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和基础。为使项目源源不断地落地生根,我市瞄准国家产业政策,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围绕产业特色,每年都精心包装7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并列出每个项目的重点招商区域、重点企业、重点载体,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以节庆招商、活动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多种形式,开展“五定”网格化定向招商。同时,还选配优秀后备干部充实到招商队伍中,以壮大招商力量,扩大招商成果。近三年,通过小分队招商,累计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36个。
为全方位服务项目建设,切实化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要素制约。近年来,我市从项目审批、规划设计、环境评估、土地指标、企业融资、维稳安全、矛盾调处等多方面入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让投资者投资无忧。同时,还建立重大项目模拟审批制度、重大项目快速开工办法、重大项目审批代办制领办制,出台了重大项目“一事一议”、“零收费”政策、“飞地”政策、工业重大项目投资体量考核政策意见和工业“356”行动计划,创新出台了重大项目落户预审办法等,畅通了项目建设通道,实现了项目建设的“春色满园”。
项目层次“高大上” 结构调整添活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重大项目建设不仅涌现出一批“大块头”,而且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全市共实施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9个,其中服务业项目就有11个。同时还实施了18个亿元农业项目。
在工业项目中,投资10亿元的航天水力项目,实现了与央企合作零的突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信戴卡投资10亿元的汽车轮毂项目已竣工投产,为我市高端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落户临泽、甘垛、三垛、周山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为光伏产业的延伸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产业的不断调“绿”作出了示范引领。高邮湖风电场项目和国信天然气热电联供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我市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另外,电池工业园从无到有、从点到链、从小到大,现已有10多个绿色电池项目落户园内,并创建了江苏省高性能电池特色产业基地,扬州登高高性能电池项目被列入江苏省2015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实现了我市制造业项目在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中“零”的突破。同时,华富储能公司跻身省“自主工业品牌50强企业”。
“十二五”期间,我市致力于服务业的做大做强,并将旅游业作为永久性产业来打造。为倾力打造清水潭旅游度假区,我市整合资源,投入人力、财力,将清水潭打造成扬州市重点旅游度假区。目前,创建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该项目已被国家旅游总局列入全国500个优选旅游项目名录。今年,我市新开工的诚信物流产业园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农副产品线上交易及线下展示中心已投入运营,并在中国1号店、京东、苏宁易购等知名线上平台开设了“中国特产高邮馆”,使本地名特优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另外,总投资25亿元的波司登世贸国际广场项目的建设,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增添了亮色,也为我市城市新商圈的形成,打造了新的地标。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十一五”期末提高了8.2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我市用发展工业的思路抓农业项目的建设。同瑚特种水产养殖项目成立了扬州市首家特种水产院士工作站,并被江苏省水产良种审定委员会评定为“江苏省水产良种繁育场”,为全雄黄颡鱼苗等特种水产种源繁育、销售、推广一体化等提供服务。同时,八桥现代农业产业园、高邮鸭科技园、扬州鹅产业园、扬泰大闸蟹生态养殖园、清水潭湿地生态中心等重点农业项目的实施,丰富并提高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层次和水平,使我市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得到质的飞跃。今年实施的18个亿元农业项目个个绿、新、优。
项目质态更趋优 产出效益更凸现
“十二五”期间,我市按照“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五可”原则,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项目的数量、体量、实际投资、建设速度、产出效益等均有大幅增长。
从项目数量看,“十二五”期间新开工建设的亿元项目251个,比“十一五期间的项目总和还要多113个;10亿元以上项目39个,是“十一五”期间项目数的10倍。“十二五”期间,新竣工(投产)10亿元以上工业重大项目17个、服务业重大项目6个、亿元农业重大项目11个。
从项目体量看,“十二五”期间,我市实现了50亿、30亿、20亿、10亿元、5亿元重大项目全覆盖。开发区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领头羊”;波司登世贸广场成为我市首个投资体量达25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并形成近5千人的就业规模。“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开工建设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1.5亿元。
从实际投资看,“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实际投资逐年递增,已累计完成投资34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1%。尤其是近两年,新开工重大项目到资率从2013年的54%上升到2014年的65.3%、2015年75%以上。
从建设速度看,建设周期逐年缩短,平均建设周期从2012年前的3到5年缩短到现在的1到2年。开发区电池工业园在短短两年多正式建设后,就先后落户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其中7个已投产;华翔公司实施废铅酸蓄电池脱硫化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开票销售达15亿元以上。
从产出效益看,“十二五”期间已经形成开票销售的工业重大项目占竣工项目数的72.8%,亩均年销售达400万元、税收20多万元,真正达到了“寸土寸金”。
从项目业态看,大项目已从传统产业占大头,变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先进机械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医药健康产业占主导地位。道爵新能源汽车、华富储能电池、中信戴卡轮毂、一洋制药、日兴医药保健等越来越多的重大项目不断调轻、调新、调高、调优、调“绿”高邮的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