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根诗人谢良喜 8年写诗2000余首
谢良喜夫妇
  □杨晓莉 文/摄

  他是与碳火打交道的烧烤店老板,也是舞文弄墨的“痴迷汉”;

  他是“高邮杯”全国集邮诗词大赛二等奖获得者;

  他8年写诗2000余首,他的诗词通过网络传遍全国各地;

  他如今是中华诗词论坛沧海诗社首席版主,吴门诗社副社长、修社社员。

  寻着诗词的韵味,日前,记者来到南海社区,见到了住在这里的草根诗人谢良喜,感受他的文学之旅。

  从小爱好文学  16岁写出第一首诗

  “平陆春尽青山访,俗务身艰绿野闲。近水波宽涌白浪,远峰簇高攀云天。浩气长存天地间,春光常驻山水前。清静无为问老子,逍遥有逸看谪仙。”一见面,谢良喜便熟练地朗诵起自创的七律《山访》。“这首《山访》是我的‘处女’作。”谢良喜说,写这首诗时自己才16岁。有一次,自己在老家附近的山上玩耍后回到家,便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这首诗表现出来。

  今年43岁的谢良喜祖籍广东,18年前与高邮姑娘朱晓冰相识、相恋,成为“高邮女婿”,如今在高邮生活已有8年时间。采访中,谢良喜告诉记者,自己是三兄弟中的老幺,从小便与两个哥哥不同,哥哥们喜欢爬树、掏鸟蛋等一切男孩子玩的游戏,而自己喜欢静静地看书,特别是读一些文学类的书籍。虽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父亲小时候上过私塾,能背诵出很多古诗词,家里也有许多古诗词书,自己从小就在家里看书,家里的书看完了,就到邻居家去看。“我读过许多古典文学方面的书籍,四大名著、唐宋诗词等书籍对我影响深远。”记者通过与谢良喜的交谈得知,大量的知识累积,为他的诗词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16岁时,谢良喜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山访》。谢良喜说,虽然时隔多年,《山访》相对不成熟、不符合七律的格律,但自己对它一直记忆犹新,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脱口而出。2011年,谢良喜将《山访》发表在中华诗词论坛上。

  “诗人家园”广交流  8年写诗2000余首 

  1992年,20岁的谢良喜高中毕业,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高中读完后他便在广东打工。1997年,谢良喜在工作中结识了如今的爱人,2007年,夫妻二人带着两个女儿回到高邮定居。谢良喜说,在广东的10多年时间里,自己为了生计而劳累奔波,文学梦一度被搁浅,直到回到高邮后才重新拾起来。

  “2008年的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中华诗词论坛’,便立即注册加入其中。”谢良喜说,“中华诗词论坛”可以说是“诗人家园”,论坛上全是一些诗词歌赋爱好者,通过论坛,自己结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每天在论坛上讨论诗词歌赋,自己的文学梦再一次被激发。“加入论坛后,我把自己写的一首首诗发在论坛里,没想到大家评价非常高,令我备受鼓舞。”从此,谢良喜一发不可收拾。一旁的妻子朱晓冰打趣道:“他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诗词不能一日不看、一日不写,现在他写诗词跟我们在微信上点赞一样频繁。”谢良喜不仅在论坛上发表诗词,而且还经常将自己创作的诗词发表在微信里。2008年至2015年,谢良喜自创诗词2000余首。

  除了写,谢良喜还买来许多书籍,开始学习,增长知识。在他家的客厅、餐厅里,到处都是与诗词有关的书籍,书桌上还摆着厚厚一沓纸,上面的字密密麻麻,都是他写诗词打好的底稿。他指着桌子上的几本诗词集自豪地说:“这几本诗词集都是由我负责出版的,里面也有许多我写的诗词。”

  加入“中华诗词论坛”一个多月,谢良喜经常在论坛上发表诗词,且质量颇高,引起了论坛负责人的注意,这名负责人聘请他为论坛上诗苑版块的版主,负责点评发表到论坛的诗词。2009年,谢良喜在“中华诗词论坛”上新开辟了一个版块——沧海诗社,成为沧海诗社的首席版主。2012年至2014年,谢良喜连续3年负责出版了《沧海雕龙集》《沧海横流集》《沧海乘桴集》3本诗集。

  今年,由谢良喜发起的“吴门诗社”正式成立,成为了又一个“诗人家园”。在这些“诗人家园”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借助网络平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吴门诗社里的成员80%以上都是江苏人。”谢良喜说,因为离得非常近,在现实生活中,大家经常聚会,自己也常常参与其中,以诗会友、以心交友。

  诗词源于生活  凝结人生经历感悟

  43岁的谢良喜如今是邮城一家烧烤店的老板,虽然生意繁忙,且在晚上营业,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却越来越高。“无论有多忙,无论在干什么,只要来了创作灵感,我都会立即放下手中的活,拿出纸笔开始写诗。”谢良喜笑着说,次数多了难免会被爱人抱怨,不过灵感比什么都重要。写出一首好的诗词,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谢良喜坦言,思想感情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是写不出诗的,自身的经历便是创作的灵感源泉,所作的诗词内容也多是自己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人和事。

  进入谢良喜的微信,里面全是他创作的诗词。获得“高邮杯”全国集邮诗词大赛二等奖后,他写下《虚得三元百感系之遂成》:“求索寻仙两不成,偶闻佳讯意难平。三元纵是囊中物,一举孰扬天下名。欲向西山思瘗鹤,来从东海学骑鲸”;下雪时,他写下《雪夜有怀》:“淄尘岁月本难夸,偶借素衣兼着纱。漠漠蒙蒙洒林际,飘飘洒洒遍天涯。穿空幻作三春絮,墜地开成五夜花”;国家出台二孩政策时,他写下“昨夜西风畅,今朝新政颁。计生非生计,国计却相关”;而“驻迹过桥头,泊车心欲休。微波涵落照,远景散中流。神逐芦花老,兴随桐木稠”则是他路过运河二桥时突然有感而发……不论社会时事还是四季更替,都能在他的笔下成为一首首美妙的诗词。从2008年到现在的8年时间里,2000余首诗词作品,凝结了谢良喜多年来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他的作品曾获“全球杜甫杯”“艤舟杯”“方孝孺杯”等全国性诗词比赛的一等奖以及其他奖项若干。今年8月份、11月份,谢良喜还先后两次被聘请担任“宋园祖香杯”“巢湖杯”等全国性诗词大赛的评委。

  不仅如此,谢良喜即兴创作的《唐山秦兄馈余“唐山大地震二十载纪念邮票”一册开览忆及艰难岁月因记》:“谁馈邮封动客悲,忆曾灾难值艰危。一时华夏归残局,百劫唐山剩警碑。天道忍能终覆灭,人心幸得稍安绥。而今展读当年事,耐可收藏阅兴衰”,在“高邮杯”全国集邮诗词大赛收到的2005首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担任评委的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江海诗词》主编徐宗文说:“大赛共收到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美国、印尼等地856名华人来稿,评选时也非常严格,都是采取匿名形式,每一件作品的作者名字、单位都被遮盖,谢良喜能够从中脱颖而出,说明他的作品真的非常优秀。”

  目前,谢良喜夫妻和睦,两个女儿都在高邮中学读书,成绩优秀,四口之家生活得其乐融融。谢良喜说:“诗词来源于生活,我觉得幸福生活必须要有诗词,在诗词的境界中留下人生回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高邮的文化氛围本就浓厚,高邮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我要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词作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公益广告
草根诗人谢良喜 8年写诗2000余首
平凡厮守情动人
你的手机卡“上户口”了吗
高邮报特别报道03草根诗人谢良喜 8年写诗2000余首 2015-12-16 2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