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曹建华:照顾失明“非亲”兄长22年不离不弃
曹建华(左)搀扶苏长桃到室外散步。
  □阚有生 管玮玮 文/摄

  “我没想那么多,只是看他无儿无女好可怜,能帮就帮一下呗。”仅仅是出于这样朴实的想法,湖西新区(天山镇)庙家村的曹建华,义务照顾失明邻居苏长桃22年不离不弃,他的义举感动了周边众多乡邻。前不久,他被评为“最美扬州人”。日前,记者走进庙家村,了解到曹建华与他的“非亲”兄长之间的故事。

  一场疾病改变生活

  一个细雨蒙蒙的上午,记者走进苏长桃家时,只见曹建华正套着一副护袖、在灶台边紧张地忙碌着。“老曹,又在给老苏忙午饭啦。”同行的庙家村村支书热情地与曹建华打招呼。“是啊,今天到集上给大哥打了点肉,想着这几天他身体不好,弄点好的给他补补。”曹建华一边笑着回答,一边小心翼翼地将正坐在里屋休息的苏长桃搀扶着坐到了记者身边。得知记者的来意后,苏长桃老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并一个劲地感叹:“他虽然不是我的亲兄弟,但他待我就像对待亲兄弟一样。这么多年,要不是他的照顾,我也不会活得这么好。”

  苏长桃告诉记者,30年前的一天清晨,他起床干活时,突然觉得双眼眼底传来一阵火辣辣的痛,而且整个眼睑出现明显的充血状况。起初,他以为是白天太过劳累没有休息好导致的,所以就没将此事放在心上。没想不到一个月时间,自己的两眼视力就急剧下降,不仅双眼肿得像馒头,而且睁都睁不开,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病情发展得这么快,苏长桃急了,于是便在母亲的陪同下四处求医。然而经过高邮、邵伯、扬州等周边多家医院的诊断,竟然没有一位医生对他所患的眼疾给出确诊答复。

  病因确诊不了,治疗也就没有效果。半年后,苏长桃的双眼彻底失明,从此过上了摸瞎的生活。没有妻子儿女,眼睛又看不到,这对于一个正直壮年的男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苏长桃说,那段时间,一想到自己今后的生活将无依无靠,心里就很难过,常常背着母亲躲在被窝里掉眼泪。最绝望的时候,他甚至还想到了死。可每次想到身边还有一个与自己相依为命几十年的老母亲,他就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我得了这样的病,已经给她添了不少麻烦,不能再因为我,让她尝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我不能太自私。”苏长桃说。

  好邻居伸出援手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过了7年时间。考虑到苏家母子房屋破旧,村里经过协调,给他们母子搬了家,与曹建华成了隔壁邻居。“刚搬来时,因为我白天在学校教书,并没有上门看过。有一次,正好学校放假,我就到苏家串了下门。”提起自己初次踏进苏家大门时的场景,曹建华一阵心酸:“我刚走进门,就闻到一股异味,再看看小小的三间屋里,到处都是堆放的杂物,睡觉的小床上,被褥、枕头都已脏得看不出颜色,饭桌上只放着中午吃剩的一点咸菜和稀粥。”看到这幕场景,当天曹建华就到集市上帮母子俩买回两大袋米,又到菜地里拔了些菜,让家人给苏长桃和他母亲做了顿可口的饭菜,并帮苏家里里外外全部打扫了一遍。

  从此,曹建华的日常生活中多了一份牵挂。为让苏长桃母子能够不出门就吃上新鲜蔬菜,每星期曹建华都会及时送上自家种的时令蔬菜;逢年过节,但凡家里吃点荤,曹建华都不忘搬上一盘给他们;平常苏长桃家买米、买油、挑水等重活,也都被曹建华一人包干了。“既然村里将苏大哥母子安排住到我旁边,我就要伸把手帮帮这对母子,让他们的生活不再过得那么凄苦。”曹建华说。

  1995年,苏长桃的老母亲因病去世,身边少了一个知冷知热的人,曹建华对苏长桃的照顾更加尽心。每天早上出门上班前,他都不忘提前去苏长桃家敲敲门,直到听到屋里有响声才会走开,晚上下班回家,无论多晚,他都要跑到隔壁看看,与苏长桃谈上两句。衣物换季了,他不忘叮嘱妻子及时为苏大哥家洗被褥和衣服。怕苏长桃一个人在家孤独,他还特地花钱到镇上为苏长桃买来录音机解乏。

  有一次,苏长桃因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躺在床上无法动弹,曹建华下班回家看到苏长桃痛苦的样子,二话不说就骑着三轮车,将苏长桃送到了镇上的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在服务中心里,他楼上跑到楼下,帮苏长桃挂号、交钱、拿药、办住院手续。“最让我感动的是,为了给我增加些营养,在我住院的那段时间,他特地吩咐他老伴每天都给我做些好菜好汤,然后自己亲自骑车送到医院里给我吃。”苏长桃还说,那时同住一室的病友们看到曹建华这样忙里忙外,都直夸他们兄弟情深。

  兄弟情深不离不弃

  22年来,因为有了曹建华无微不至的照顾,苏长桃一个人的生活过得不再凄苦孤单,而曹建华在与苏长桃的长久相处过程中,也与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彼此之间就像真正的亲兄弟一样不离不弃。采访中,庙家村村支书告诉记者,几年前,考虑到苏长桃是五保户,村里曾打算将他送到镇里的敬老院养老,可苏长桃说什么都不愿意离开。起初大家都不明白其中的缘由,直到那天庙家村村支书亲自上门做工作,苏长桃才开了口:“如果去了敬老院,像我这样的瞎子,生活上肯定会有许多不方便,而我在家里,有曹建华兄弟靠近照顾我,有吃有喝,当然比去敬老院强。”

  曹建华从学校正式退休后,在扬州定居的儿子为了方便照顾父母,曾多次说服老父亲去扬州安享晚年,但每次都被他拒绝。曹建华对儿子说:“要是我走了,苏大哥就苦了,万一有个头疼脑热,带他上医院的人都没有。只要大哥活着,我就要在身边照顾他、陪伴他。”

  如今,在庙家村,提到苏长桃,村民们都会说,他既是一个不幸人,又是一个幸福人。不幸的是,他命运坎坷,既没有儿女,又身患残疾;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知冷知热的好兄弟,有了这个好兄弟,他的晚年生活不再孤苦无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公告
曹建华:照顾失明“非亲”兄长22年不离不弃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市民法治书法作品征集获奖名单
高邮报特别报道03曹建华:照顾失明“非亲”兄长22年不离不弃 2015-12-02 2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