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近期有市民相继在医院检查肠镜或胃镜时检出寄生虫,在此提醒市民注意自我防护。就我市流行的肠道寄生虫而言,有蛔虫、蛲虫、钩虫、鞭虫、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姜片虫、阿米巴原虫、人肠毛滴虫等十几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前四种。肠道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机械性损害、夺取营养、毒素作用三种,①机械性损害——对肠壁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溃疡、充血、水肿、压迫或阻塞。例如蛔虫可引起肠梗阻、阑尾蛔虫症、胆道蛔虫症等。钩虫由于在肠内不断移换咬吸位置,引起肠壁多处溃疡出血。蛲虫常在夜晚到肛门口产卵,引起肛门搔痒和会阴部炎症。鞭虫由于其头部深入肠粘膜,引起肠壁充血水肿等。②夺取营养——蛔虫吸食人体消化或半消化食物。钩虫专门吸取人的血液。重度感染者会出现消瘦、贫血、头昏、眼花等表现。③毒素作用——寄生虫的代谢产物、排泄物,对人体都有毒害或致敏作用。如小儿夜间磨牙、智力下降,有的出现荨麻疹、哮喘、腹痛、腹泻、失眠等,反复重度感染,还可以影响体格生长和性发育,出现异嗜症或侏儒症。这些都是寄生虫毒素刺激的结果真可谓虫小危害大。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外环境一直会受到各种寄生虫卵的污染。如蛔虫不但排卵数量相当大(一条雌虫一天能排20万个卵),而且虫卵在土壤中能存活3~5年。由于所有感染各种肠道寄生虫的人很难在同一时间内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加之人们也不是都能一下子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因此,也就免不了会受到再感染的威胁。又如蛲虫病是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的寄生虫病,传播途径简单,存在异体感染和自身感染等方式,而且蛲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雌虫一次可排卵1万个,在适宜条件下可存活数周,从雌虫产卵到发育成感染性虫卵仅需6小时,如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容易在校园学生之间或家庭成员之间传播和流行,且有可能导致患者重复感染。
防治肠道寄生虫病应做到:⒈把好入“口”关。不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⒉加强粪便管理。不用新鲜粪便施肥,不赤脚下田劳动,提倡建三格式化粪池以杀灭虫卵。⒊定期服用驱虫药。我们提倡幼儿、小学生、务农作业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预防性服药驱虫1-2次。
高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