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8岁的我通过考试进入江苏省高邮县工商局东墩工商所。东墩只有一条狭窄的街道,行人稀少。我每天坐在办公室内,登记发照,百无聊赖地打发日子。年轻的我聚积了越来越多的荷尔蒙,在体内奔突撞击,躁动不安,寻找突破口。为了一点小事,我与同事会口角相加。在所务会上,甚至与所长争得面红耳赤,像头桀傲不训的野牛。过后,我又后悔,她不是我,我不喜欢她,可她确实是我的另一面。我想,这是集体无意识在我身上的映现吧。人类原始时期,为了争夺有限的生产生活资料,必定经常争吵不休。这种性格通过代代遗传积淀在我身上。
那天我在打扫办公室时,看到所长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悲惨世界》。我好奇地打开来,只看了几页,就被里面动人的情节和优美的文笔吸引了。我跟所长借了来看。我用十天读完了这个大部头。书中描绘的冉阿让的遭遇深深地感染了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冉阿让为生活所迫而偷拿了一个面包,被投进监狱,受尽折磨。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人生必经之路,我们不应该将目光局限于犯错误的人身上,应该把目光放远一点,把心放宽一点。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人性的思考。那段时间,我一吃过晚饭,就没入宿舍,埋头看书。也奇怪,我一看书,心情特好。大师们珍珠般的语言牢牢占据了我的心房,将那些垃圾情绪排出了体外。白天认真工作,善待同事;晚上灯下,倾听大师的天外独白。我的律动与名著发生了共振。
所长见我喜爱读书,就介绍我认识了距东墩五里路远的一个乡间退休老教师,他家藏书丰富,文史哲都有。有时我晚上看完了一本书,就想借下一本。这种欲望一旦产生,就势不可挡。晚上八九点钟了,我一个人悄悄地挟本书,溜出宿舍,在空旷漆黑的乡间小道上走着,像一枚叶飘着,内心被一种美丽的情绪充盈着,不知道害怕。
就这样,我看了一本本名著,积累了一定的文学素养。终于有一天,我想到了反哺社会。于是,我提笔写了第一篇调查报告,《高邮市服装企业缘何纠纷不断》,投到了高邮市委办。市委内部刊物《高邮情况》很快登出来了,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注意。后来,此文又被《中国工商报》采用。全国有几个网站予以了转载。此后,我一发不可收拾,最多的一年,在省部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文章50篇左右,其它刊物也不下50篇,我不仅写工作经验,也刻画我平凡而纯朴的同事,甚至写一些反映工商干部情怀的散文。我灵巧地舞动文字的霓裳,尽力将我从大师及同事们那里学来的知识和闪现的灵感,反哺给生我养我的社会。
无论是集体无意识还是个人无意识,在未被释放的情况下,它们会潜伏在我们心灵的一角,悄悄膨胀着自己的水位,当这个水位达到一定的时候,它就会在某个时候猝不及防地爆发出来。所以在达到警戒线以前,我们要对它们疏导,降低其水位。避免决堤垮坝。别人有可能是通过发明、创造、播种、耕耘、收获等等,而我则是用文字。只要我捧出书本,坐在电脑前,我的思维就特别活跃,心情特别愉悦,我的灵魂在文字里舞蹈,我那些疯狂的激情居无定所,只能放在文字里。阅读写作是我情感的美丽出口。
感谢上苍,让我与文字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