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功能区:红色主题区、古城风貌区、绿地公园区、老年大学区
●分三期实施:2015年12月26日前完成红色主题区的胜利广场部分
备受市民关注的人民公园、抗战纪念馆及周边地块环境整治工程将如何建设?记者26日从市城建局了解到,该工程将建设人民公园南侧入口广场、州署复原区、抗战胜利广场、英雄广场、核心水系以及公园北入口广场等六大节点景观,分为红色主题区 、古城风貌区 、绿地公园区、老年大学区四个功能主题区。整个工程分三期实施,首期将于今年12月26日前完工。
总体规划结构:三轴、六节点、多片区
人民公园、抗战纪念馆及周边地块环境整治工程位于高邮市老城区,规划范围为南至府前街、西至中山路、北至通湖路、东至文化宫路,总用地面积约32.9公顷,规划设计范围包括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老干部局、烈士陵园、人民公园、老政府及周边民房。
该工程总体规划结构为三轴、六节点、多片区。三轴即一主两次,由公园南侧出入口到公园北入口广场为主轴线;州署头门、戒石亭,以及老政府办公楼在空间上形成次要轴线;南侧主入口到抗战胜利广场区域形成另一个次要轴线。六节点主要包括人民公园南侧入口广场、州署复原区、抗战胜利广场、英雄广场、核心水系以及公园北入口广场。多片区即红色主题区、古城风貌区、绿地公园区以及老年大学区等主要功能区。
总体功能布局:红色主题区、古城风貌区、 绿地公园区、老年大学区
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及基地现状情况,基地总体功能布局分为红色主题区 、古城风貌区 、绿地公园区、老年大学区四个功能主题区。
红色主题区由南侧公园入口至抗战胜利广场、晚晴园片区、英雄广场,紧密联系老年大学区与公园区;古城风貌区:原保存的州署头门,恢复重建原州署的仪门、戒石亭与园林庭院。绿地公园区:人民公园设计与周边地块联动发展,运用公园景观提升本地块价值;老年大学区:包括老年大学、政府办公楼等相关建筑。
绿化景观:以抗战胜利广场和公园滨水景观为主
基地景观系统以主入口的广场轴线、抗战胜利广场的景观轴线和州署头门轴线形成联系整个公园景观的主要景观框架。从入口广场到抗战胜利广场之间的序列空间,采用不同方向、长度、开放度的折线空间,配合缓慢向下的高度,形成悲愤、压抑的空间氛围,隐喻抗战过程的曲折,同时为烘托到达豁然开朗的心境做好铺垫,达到欲扬先抑的目的。抗战胜利广场采用下沉、围合等多种限定手法,创造具有向心感、纪念性的外部空间;色彩运用突出红色主题,同时与现有建筑风貌协调。抗战胜利广场由南侧“革命火炬”的雕塑统领空间,寓意曲折的抗战道路终于迎来抗战最后一役胜利的曙光,同时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色的革命之火永不熄灭。整个抗战胜利广场由火炬雕塑、建筑、景墙、水景等共同构筑成一幅寓意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生动形象。
公园以水景节点区域为市民交流、活动、休闲的主要公共休闲空间,以南北入口广场节点为人流集散以及停车的主要区域。此外,以次要景观轴线串联各个景观节点,空间彼此渗透,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序列和视觉感受。基地原有绿化以公园绿地结合中央水塘为主要形态,规划在保留这一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改造绿化的规模与层次,保留大量原生树木为基础。其中滨水绿化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另外增加广场、草坪、儿童娱乐场地等人工设施,构成完整的绿化系统。不仅增强空间的开阔感,同时也有利于增强环境的参与率,提升公园的整体品质。
总体规划实施:分三期,首期将于今年12月26日前完工
整个工程保留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州署头门、老政府办公楼、老年大学大楼、晚晴园、烈士陵园管理处、烈士纪念馆、水榭、揽月楼等建筑,新建纪念馆副馆、游客集散中心、州署头门扩建、老年大学扩建、儿童活动中心、公厕泵房等建筑,分三个阶段实施,2015年12月26日前完成红色主题区的胜利广场部分;第二阶段建设纪念馆副馆,保留改造清代古宅,重新整治红色主题区的景观绿化;第三阶段完成剩余部分,包括人民公园的改造,州署复建等。郭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