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的刘爱琴,身着橙色的工作服,低着头,挥舞着手中的大扫帚,一遍一遍地清扫着路边的杂物、垃圾,并把垃圾桶边垃圾清扫进桶里,偶尔用衣服抹一抹汗水,继续清扫。这样的动作,她一天要重复上千次。
盂城南路,东门广场-琵琶路,全长880米,这就是刘爱琴的包干区,家住新华西路的她,每天早上5点,要走上半小时的夜路才能到达她负责的路段。下午3点半,温度正高,没有休息,刘爱琴就回到路段上,涂上点风油精,又挥舞着手中的扫把,一下一下地扫着。为贴补家用,刘爱琴会工作3个班次,一直到晚上近10点。
蝶园路路边小吃、烧烤、饭店聚集,是高邮有名的就餐点,夜里还会有很多的卡车停在路边卖水果,所以该路段也就成为保洁的难点、重点区域。晚上8点半,周粉香早早做好了准备,她们很有节奏地挥动着手中的扫帚,将地上的包装袋、餐巾纸一扫而空。从下午5点一直到各个饭店临近打烊,她才能真正休息下,此时已经快10点多了。
盂城南路南海中转站并非很多人想象中垃圾堆积“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站内水泥空地干净、整洁,没有污水残存,在环卫工作岗位上工作了近20年的王宏正用铁锹铲着地上的垃圾,董红梅今天要拎上百桶水冲洗地面污水残渣。
每天清晨6点,当第一车垃圾倒入南海垃圾压缩中转站,伴随着压缩中转站发出轰轰声和刺鼻的气味,他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对站里外清扫、冲刷及整理,配合垃圾车完成装卸、压缩,用铁锹铲动人力收集车垃圾等工作。作为城区重要垃圾压缩中转点的南海站,每天处理25吨生活垃圾,保证了垃圾的日产日清。
57岁的张喜富、63岁的余明举每天5点钟上班,一如往常地站在垃圾收集车后面,到了垃圾桶投放点他们就赶紧下车,拖着满是臭水、蝇虫的垃圾桶,推上垃圾压缩车,发臭的垃圾经常黏在桶底,他们只能用手把垃圾掏出来。他们每天要站在车后8个小时,拖运400个垃圾桶,他们走到哪里,10米外就能闻到他们身上散发的异味,然而他们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已经8年,拖了近11万个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