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衣:穿着方面,要注意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这时不宜急于增加较厚衣衫,“春捂秋冻”,就是让体温在秋时勿增高,以利于收敛阳气。由于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冷交换而入。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衫,以爱护阳气,避免寒气入体。
2、食:处暑节气肝心少气,肺脏独旺,饮食上宜助气补筋,以养脾胃。应该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不吃或少吃烧烤类的食物,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等。
3、住:处暑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增大,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肃杀之气,早起有助于肺气的舒展。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骚动使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活动,让秋天肃杀之气荡涤暑期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4、行(运动):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可选择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登高望远的好时机,可以开阔心胸、锻炼体魄、陶冶情操。
5、思(情致):叶落而知秋。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就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名句,秋风秋雨易引起人们的情绪低落。怎样克服秋季的不良情绪呢?《黄帝内经》指出:保持精神上的安宁,减少肃杀之气对人体影响;减少神志外驰,以保肺之清肃之气。办法是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