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育人,弘扬“崇文尚德、求实创新”新时期高邮精神
利用阵地优势,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服务品牌,主动融入新时期高邮精神的宣传推介当中,进一步提升高邮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积极创作一系列反映新时期高邮精神的文学作品,通过歌舞、小品、戏曲等表演形式向广大市民进行全方位宣传。
二、文化铸城,践行“崇文尚德、求实创新”新时期高邮精神
抓重点提效能,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新建文体中心和汪曾祺纪念馆,建设龙虬庄文化遗址公园和大运河遗址文化公园,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建立完善文化馆及图书馆总分馆制,并全面提升全市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利用水平和服务效能。
抓历史传承,着力彰显历史文化特色。不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巩固大运河申遗成果,对菱塘清真寺进行环境整治及华中雪枫大学旧址修缮。编制古民居、盍簪堂、淮扬运河主线遗产点保护方案,将对有代表性、示范性的部分古民居院落和一批年久失修,濒临倒塌的文保单位进行修缮;同时将尽可能提高修缮后对文保单位的合理利用率,形成以市博物馆为龙头的区域性博物馆,以当铺、运河文化、邮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以古民居为场所的民间博物馆的三级博物馆。
三、文化惠民,深化“崇文尚德、求实创新”新时期高邮精神
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充分利用“邮”文化传统和“双黄鸭蛋”等乡土文化资源,举办好品牌特色文化活动;二是举办由群众创作、参与、享受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群众乐享其中;三是以群众的需求为基础,做好“三送”工作,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
夯实文化队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一方面通过举办文艺编导、舞蹈编排等培训班,提高现有基层文化骨干、文化团队专业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专业院校合作,采取政府购买、定向培养的方式,让优秀艺术类学生毕业后到乡镇文化站、社区服务。同时招募文化志愿者,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