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城区熙和巷70号,“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所在地。该馆为纪念高邮战役和在这里举行的受降仪式而建,于2014年12月26日正式开馆。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陈展面积达500平方米,以照片、实物、油画、场景、微电影等形式展示了高邮战役全过程。纪念馆分为战前形势、运筹帷幄、战役过程、受降仪式、制胜法宝、战役意义等六个展厅,以多种形式展现了我新四军指战员坚持党的领导、遵守严明的纪律、骁勇善战、勤政廉洁的优良作风,以及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支前的感人情景,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胜利凯歌。
新四军攻城浮雕再现战争场景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所在地原来是高邮最美丽的公园——中山公园所在地。1939年10月2日,日军侵占高邮后,把这块高邮城内风景最漂亮的地方拉上了铁丝网,变成了司令部驻地。故“公园礼堂”成了日军成建制向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军队投降的历史见证地。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大型白色浮雕——新四军攻城浮雕。该浮雕以对日最后一役——高邮战役为历史背景,展现了新四军战士勇往直前、冲锋陷阵的攻城画面和老百姓肩抬担架、车送弹药等感人的支前场景。记者看到,浮雕以硝烟弥漫的高邮古城墙、宝塔为背景,以里下河水网地区的芦苇、河流为衬托,运用象征艺术手法,展示了新四军战士骁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攻破城墙后欢庆胜利的喜悦,以及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浓厚感情。
再往里走,是运用喷绘画与声光电技术相结合以及实物展示等方法,展现的当时高邮战役攻城的场景。墙上是第八纵队指战员英勇杀敌的场面;地面上设置了净土寺塔、栅栏铁丝网、沙包、登云梯等场景,重现了新四军指战员炸雕堡、强渡护城河、攀登城墙攻打高邮城的场面。
时光倒转至1945年12月25日晚,乌云密布,细雨蒙蒙,路面就像涂上了一层油。这本是个不利于攻城的天气,但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决定,立即向高邮城发起总攻。炮兵首先对东门内的日寇司令部实行集团射击,牵制敌军主力于东门,以利于我军主攻方向作战。与此同时,第八纵队的第64团、72团从城西北方向,66团、70团从城东方向,68团从城南出敌不意地向高邮城发起猛烈攻击。在我军强大炮火支持下,指战员们冒着枪林弹雨,越过开阔地,横跨护城河,架起云梯攻上城墙,突破城防工事,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各团对困守之敌猛烈进攻,迫使敌人向碉堡林立的日军司令部收缩。新四军包围圈越缩越小,日伪军眼看大势已去,不得不逐渐停止抵抗,日军指挥官从城堡里爬了出来。26日凌晨4时,日方声称愿意投降。
被日军盘踞6年之久的古城高邮终于获得解放,回到人民的怀抱。27日,高邮城群众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高邮城沙盘模型展示敌我兵力部署
在馆内,记者脚下的沙盘展示了当时高邮城的形状及日伪军的兵力部署。据介绍,当时,高邮城墙高9米、厚7米。日军在城墙上筑有永久性机枪掩体34个,在城墙上及转弯处筑有两层或三层大碉堡8个,城垛之间均筑有射击掩体。四关筑有护城土圩,每隔50米筑一哨所,土圩外坡全部削成陡壁。城内则利用庙宇、公园、工厂构成防御据点。城外工事密布,且有宽5至7米的护城河环绕四周。
在攻城前,粟裕司令员要求各参战部队除利用原有的众多交通壕和低胸墙工事外,还可利用夜晚将交通壕尽量挖近城墙。同时,在东门以草袋、麻袋装土,在距城墙数十米、百把米外,将低胸墙工事一律堆成与城墙同高,甚至高过城墙的半月形工事,每隔四、五十米一个,又高又大,将轻重机枪架上去,以强大的火力压制城墙上的敌人;在北门、南门的部队打通了密集的民房,在老百姓的房子里来回穿梭。炮兵阵地布置在离城墙五六十米远的地方。
粟裕站在人群中观看受降仪式
1945年12月26日凌晨,在我军猛烈攻击下,顽固的日伪军已如瓮中之鳖,不得不停止抵抗,缴械投降。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代表新四军,主持在日军司令部驻地举行驻高邮日军受降仪式。
该馆运用油画和硅胶盐塑像再现了当时的受降仪式场景。记者在馆内看到,受降仪式现场摆着一排长桌,长桌一头紧靠北面墙,桌面上铺着平整的黄军毯,一盏马灯置于桌边;在长桌左面正中间站着的是韩念龙,他的左右分别是记录书记官、翻译。长桌右边站着日军军官,为首的是岩崎大佐和两个中佐。岩崎大佐用双手把一叠日军花名册、军械、军需登记册双手毕恭毕敬地呈交给韩念龙。一向不愿张扬的粟裕司令员及随从就挤在我新四军士兵中,从头到尾地观看了受降全过程,直至一声不响地微笑着悄然离开。连韩念龙也没发现粟裕司令员,若粟裕在现场受降则会抬高岩崎大佐的身份。
三天后,粟裕接见缴械投降的日本军官时,敌工部部长陈超寰用日语向那些日本军官介绍:“这就是粟裕司令员,他是这次战役的最高指挥官。” 在场的日本军官都惶恐地站起来向粟裕敬礼,惊讶异常。岩崎大佐心悦诚服,双手捧着本来得到许可可以带回日本的祖传紫云刀敬献给粟裕。
据了解,在高邮举行的受降仪式是日寇向新四军投降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仪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邮战役也是中国军民对日作战的最后一役,是中国抗战史上的经典战役;高邮成为我军从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城市,也是全国范围内歼敌最多的两县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