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清真村有零星分散的小块农田、边边角角的闲散土地共60多亩,涉及20多农户。由于田块不规则且在边边角角,无法利用机械化生产,加上传统的种植方式提高了种植成本,让农民无论怎样种都觉得不划算。同时,农户的这些田地由于小而散、且在边边角角,让那些有实力承包田地的种植大户也望而止步,造成农户“有田不愿种”,而有实力的种植大户“有田不敢种”的局面。
这些田地难道就此撂荒?“不行,我们不能看着这些土地撂荒,农民不愿意耕种,村组干部们可以义务种。”清真村两委一班人迅速形成共识。从2012年起,村委会将这60多亩的土地逐年流转到村里,每亩租金650元,而村组干部则义务耕种土地,并且一坚持就是3年。
种田的收益如何分配?清真村党总支书记杨应国告诉记者,60多亩田夏秋两季亩均收入2000元左右,扣除生产成本和给农民的租金,60多亩田地的纯效益每年在30000元左右。“这些收入全部归村集体所有,但用作为村民办实事,如扶贫问苦等。”杨应国说。
“村组干部为我们义务种田,国家为种粮农民发放的种粮补贴归我们所有,每年还给我们一定的租金。村组干部这事办得实在,我们打心眼里感激。”清真村村民陈宏山乐呵呵地说。 周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