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文游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6月02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邻居刘老
  □陈坚 

  刘老是离休干部,为人乐观开朗,性情平和。素常,他爱戴鸭舌帽,戴墨镜,穿宽松的休闲服和运动鞋,一手扶杖,一手提个布袋,袋子里装着一些复印资料,举止落落大方。他那张八十五岁的老脸上没有皱纹,常常含着笑容。  

  我与刘老同住一个大巷子里已近十年,是老相识了。他时常送些养生保健的资料给我,我也时而到他家里去玩。他的书房里藏书很多,其中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毛泽东传》《刘少奇传》《邓小平传》,还有《百岁名流》及《健康与养生》丛书等等。他常年订阅《中国老年报》《老年周报》《医药养生保健报》等多种报刊。他的卧室有两个橱柜,都一摞摞放着报刊剪辑的复印资料,我十分羡慕他晚年仍勤奋好学。

  一天,刘老拿出一张复印自1991年6月20日出版的《新华日报》给我看,上面刊有一篇《为了三个孤儿》的文章。我读了这个三十多年前的故事,仍感到是多么新鲜与感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刘老在二沟乡工作时,悉心帮助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复员军人老孙去世后留下的三个孤儿。他在好久的年月里,想方设法关照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不仅花工夫,还出钱资助,妥善解决他们吃、穿、盖和住的问题,连他的家人都曾为此出了力,直到把这些孩子教育成人。

  刘老还尽心尽力扶持过一个姓孙的贫困户,帮他摆脱了困境。

  刘老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十三岁就辍学务农,建国前参加工作,后与同村一位长他三岁的姑娘结婚。过去,他长期在外工作,一个季度才能回家与家人团聚一次。直到1987年他在城上有了新居,才把妻子和父亲接来与女儿女婿及孙儿同住,倍感家庭幸福。他的父亲在八十六岁时因病去世。他的老伴又在八十三岁时病故。沉浸在悲痛之中的刘老,幸亏有女儿女婿和亲友多方劝慰,才使得他能够从情感的创伤中走出来,也远离了孤独感。

  刘老老常说:人生在世,只要还活着,就要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他的爱好也很特别,不抽烟,不喝酒,不讲究穿戴,只爱读书报、看新闻,遵守生活规律,安于朴素的生活。他尤其信奉“三个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他坚持每天上、下午都到街巷和广场上活动一些时候,与人交往甚为融洽。

  十多年来,他不避严寒酷暑,坚持做“报刊剪辑”工作,将人们关注的养生保健、长寿箴言、社会伦理、人文历史和新生事物等等,剪来分门别类,复印成册。每次至少印一百份,有的专辑印过五百份。对多种疾病的防治分得很细,连耳聋、眼疾、牙病等均有专辑。令人难忘的是,他常常把这些专辑无偿送到人的手上。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在他的引导下,提高了防治意识,养成了好习惯。有的又过二十多年了,未见并发症的发生。刘老认为,他每个月用于社会交流的开销约五百元,送些养生资料给人参考,能让老年人健康生活是值得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文游台
   第04版:特别报道
故人
忆婆母
上厕所不带纸——想不开?
邻居刘老
高邮报文游台03邻居刘老 2015-06-02 2 2015年06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