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3月2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拾粪启示录
  □张先军

  初中的时候,星期五有两节作文课,有一回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叫《劳动》,女生大都写的是割草,男生写的多是放牛,我写的是拾粪,得了95分,誊抄后贴到了学校的玻璃橱窗里供其他同学“瞻仰”了好久。将来当个老师,报考师范学校的志向或许那时候就萌芽了。

  拾粪,是咱农村人的说法,书面语叫“积肥”,农村人祖祖辈辈离不开种粮,其实也没离开过拾粪。“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在没有化肥的农耕时代,人畜排泄物是庄稼最好的肥料,没有屎臭,哪有饭香?老农视粪如金再平常不过了。

  拾粪的工具一是粪箕,二是粪勺。粪箕是用白蜡树条或紫穗槐编制的,集市上可以买得到,扁口朝后背在身上,拾满了粪就背回来倒进粪坑。粪勺其实不是勺,是弯了头的铲子,木头柄,担在粪箕上,夹在胳膊下,有粪就钩、搂进粪箕。这副行头四十年前的苏北乡村随处可见,甚至是多少大队生产队干部巡村的标准配置。

  拾粪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做的事情,只在冬天农闲时候才是积肥好季节。冬天的早晨,不论浓雾薄雾,四邻八村的男人早早就起来转悠,村头路上,屋后空地,散养的牲口会排泄粪便,头天晚上或夜里落下的已经布满白霜硬梆梆的了,早上刚放出来的牲口拉的尚有余温,男人运气好经验丰富的不到8点就拾满了粪箕,回家倒进肥堆,洗完手脸,老婆早饭锅里的山芋还没煮烂……

  拾粪得有经验,什么地方牲口常经过,什么地方狗屎多,转悠多了了熟于胸。除了地形熟,还要早起,“早起的人儿拾到粪”,迟了转的地方大,收获少。至于孩子拾粪,基本介于“亦做亦玩”之间了,一个人转悠能拾粪多,枯燥不好玩,拾多了背得重,累啊,人多一起转悠,热闹,结果都是空粪箕回去的多,怕挨骂就找点牛粪凑数了,或者是“均贫富”。下午的河里冰面上,溜冰,掏冰洞抓鱼,粪勺是最好的工具,现在一看到“冰球”比赛,就想到当年的冰上人手一把的粪勺。有时候,粪勺也是打架的工具,庄上的一个堂弟一粪勺搂我头上,现在疤还在,花了多少钱买“秃再春”生发剂都没抹好,想想都冤。

  “割草蹲蹲倒,拾粪带头跑”,说的是劳动技巧,割草就要找个草多的地方,埋头苦割,半天必定草堆如山,到处跑,草篮空;拾粪则不同,奉行先到先得原则,快跑多转,粪箕满粪。现在看来,这山望着那山高,狗熊掰玉米的事业大道理,拾粪中早就有了,可惜我悟道迟了。除了技巧,拾粪也分品种,人粪头等,狗屎次之,猪粪又次之,牛粪鸡肋,尽管都是“鲜花插牛粪”,不因其肥,盖因其大而已。至于羊屎如豆,忽略不计,鸡鸭粪干稀不结,不予理睬,有时实在匮乏,也会钩入粪箕,扬州人打麻将,形容什么牌都吃碰的人就用“鸡屎也搂,狗屎也搂”,牌小不讲究了。

  自从日本产“尿素” 进入中国,拾粪基本上看不到了,粪箕粪勺也近绝迹了,说到化肥还有个插曲,日本尿素包装袋是尼龙布,对于祖辈里外都穿纯棉衣服的农民来说,那是好东西,普通人买不到,个别干部买了做衣服穿,可是日本人印刷质量好,字洗不掉,没有消字灵卖,于是就有了民谣“干部干部,挺胸凹肚,前面日本,后面尿素”,布票紧张,面有菜色,腐败也难啊!

  说拾粪,扯远了,写文章总得有主题思想啊,庄上二大爷是我拾粪的师傅,他曾告诫我说:“‘粪土当年万户侯’是骗人的!记住,你可以视金钱如粪土,你不能视粪土如金钱!”

  二大爷仙逝多年,今日看来,诚不我欺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盂城驿
   第08版:专版
历史骨骼的密码
拾粪启示录
且说秦邮董糖
高邮报盂城驿07拾粪启示录 2015-03-27 2 2015年03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