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宫颈癌的现状以及与HPV之间的关系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球妇女恶性肿瘤第三。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宫颈癌的筛查不能普及,使宫颈癌成为仅次于乳腺癌的妇女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疾病。2012年宫颈癌占年全世界新癌症病例总量的7.9%,致死总量的7.5%。
超过85%的宫颈癌病症和致死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印度,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占世界上总的宫颈癌死亡率的12.43%。世界范围内,非洲东部、西部和南部宫颈癌的发生率最高,同时还有亚洲中南部和南美洲。而在西亚,澳大利亚和北美洲,宫颈癌的发生率最低。
这种不成比例的宫颈癌高发生率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以及任何一个医疗水平低下的地区,究其原因,这些地区缺少能够在宫颈癌前期和早期阶段用于检查的手段。在印度的一个贫穷的乡下的临床试验表明,对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检测可以减少50%的宫颈癌以及相关的死亡。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世界范围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人们对宫颈癌的重视,宫颈癌的发病率正越来越低,这更加大了我们消灭宫颈癌的决心。现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这使得宫颈癌成为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唯一可望消灭的癌症。大多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HPV感染,99.7%的宫颈癌患者存在高危型HPV感染。HPV感染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绝大部分会被机体免疫力自动清除,只有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才会发生癌前病变或宫颈癌。一般平均8-24个月可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宫颈癌前病变(CIN 1、CIN2、 CIN3),再平均5-10年才可发生浸润癌,只要早查早治,是完全可以避免死于宫颈癌的。因此,及时发现及治疗癌前病变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及时规范筛查成为早期发现宫颈病变,降低宫颈癌发生的重要环节。
二、 宫颈癌检测方法
HPV病毒已经是公认的导致宫颈癌的最重要因素,HPV型别和含量是HPV检测的主要内容。目前主要应用的两种方法,核酸杂交法和荧光定量PCR法。
从特异性和灵敏度看,荧光定量PCR是目前最好的HPV检测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可检测极微量的HPVDNA,在分型同时可以准确定量,亦可一个反应检测多个HPV亚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47万新发宫颈癌病例。宫颈癌是亚太区许多国家包括中国第二常见及全球第三常见的女性癌症。若没有适当、有效的筛查方法及预防计划,至2025年,亚洲的宫颈癌比率将会上升40%。
99%以上的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妇女患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在118种HPV亚型中,共有14种高风险的HPV病毒株被认为是造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高风险HPV亚型,其中两种病毒株风险最高——HPV16和HPV18,可导致70%-85%的宫颈癌病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郎景和教授在参加2014年两年一度的“亚洲-大洋洲生殖器感染和肿瘤研究组织(AOGIN)年会”上表示:“随着高风险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的临床应用,临床医生在面对阴性检测结果时,能够更自信地告知女性患者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很低。”他建议,医生多向患者解释使用高风险HPV检测配合常规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这种筛查方法能够帮助女性在感染后、出现细胞变异或癌症前尽早发现问题和及时治疗,并用于密切监测高风险人群,预防宫颈癌。
郎景和教授说,在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从癌前病变发展到癌症大约需要10年,而宫颈癌前病变的治愈率高达98%,因此只要早期发现往往能够有效防治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