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5月14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艰苦朴素的“死脑筋”
  我记得吴登云从新疆第一次回家时,到镇江兄弟家做客,因为很长时间没见面,弟弟为表示对远道而来的哥哥的欢迎,邀请哥哥去街上最好的馆子吃饭。吴登云坚决不同意,认为家里人去饭店太浪费了,一家人很久没见就应该坐在一起,像维族人一样,“围着火炉吃西瓜”,拉拉家常就挺好的。弟弟和他讲,现在时代都变了,你还这么“死脑筋”啊,这么多年你第一次回家,而且又是到我家,客随主便。好说歹说,吴登云才同意下馆子吃饭。到了饭店,弟弟点了两瓶茅台酒,吴登云连连摆手叫撤下,弟弟不高兴了,说道,我们兄弟多年未见,无酒怎能言欢?吴登云说,我们从小都是受过苦的,不能因为现在条件好了就浪费,人不能忘本啊。

  后来,我笑他“死脑筋”,现在生活好了,茅台酒喝喝无妨,何必拂了弟弟的面子。他笑了笑,兄弟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不会因为一两瓶酒伤了和气。但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不能忘,更不能丢。有句诗不是说嘛,历览先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不光我自己,我的后代也要恪守这个规矩。

  他这么讲,也一直这么做的。我记得他第一次回来的时候,那时候的他已经当官了。少小离家老大回,我问他,你一直在信里说,非常挂念我这个义兄,常常梦中相会,今天看到我这个活人了,给我带什么礼物没。他说带了,然后从包里拿出一袋新疆葡萄干,告诉我,这是他不远万里从祖国的边陲带回来的,自己路上都没舍得吃,全留给我。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价值一元,都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葡萄干至少比鹅毛贵重吧。说完,我们两个都抚掌大笑。

  无独有偶,去年冬天,他又从新疆回来,这回没等我开口,就主动拿出礼物送我,一包新疆和田大枣,一条皮带,一个手捂。然后他对我说,这些东西很贵的,至少三十元。我当时就“骂”他,你这个“死脑筋”,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点出息。随后,我送了他一袋也价值三十元的大米作为回礼。这就是我们半个世纪的友谊,也只有我们老哥俩才能如此心照不宣。

  还有一件事,我也很有感慨,也是吴登云“死脑筋”的最真实写照。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吴登云回家结婚时,我建议他把家里的老房子修修,这样老婆怀孕生小孩总有个落脚之处,父母将来也住的安心。他想过,但最终没同意,后来他老婆生小孩坐月子都是在我家。后来他父母先后过世,扬州大学又在扬州送了他一处房子,修老家房子的事情就更加不提了,反正每次回故乡,他都住我家,家属子女也住我家,说是要和我秉烛夜谈,实际上他没地方住啊。2000年以后,吴登云出名了,政府部门提出要为他修缮房子,他婉言谢绝。我当时就是说他“死脑筋”,去年他回来,我又跟他讲,你这个“死脑筋”,人家历朝历代,名人都有故居,乌镇的茅盾故居,淮安的周恩来故居,就高邮还有汪曾祺故居和王氏纪念馆,你应该在生你养你的地方留下一处住宅,也方便百年之后大家纪念你啊。吴登云回答我说,《三国演义》片尾歌有两句歌词,“担当了生前事,何计身后名”,老家有个吴登云事迹展览馆就够了。我把我活着的事情做好了,死后的事情,大家怎么看我,我管不到,也管不了,武则天不是有块无字碑嘛,我也一样,千秋功过,后人评说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身心健康
   第07版:文游台
   第08版:专版
志向远大的“书呆子”
艰苦朴素的“死脑筋”
“外公”的朴实清廉让我骄傲
掌声 在感动中响起
学习吴登云的三种精神
亲和平静、宽厚温暖的吴登云打动了我
高邮报专版04艰苦朴素的“死脑筋” 2014-05-14 2 2014年05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