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笑他“死脑筋”,现在生活好了,茅台酒喝喝无妨,何必拂了弟弟的面子。他笑了笑,兄弟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不会因为一两瓶酒伤了和气。但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不能忘,更不能丢。有句诗不是说嘛,历览先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不光我自己,我的后代也要恪守这个规矩。
他这么讲,也一直这么做的。我记得他第一次回来的时候,那时候的他已经当官了。少小离家老大回,我问他,你一直在信里说,非常挂念我这个义兄,常常梦中相会,今天看到我这个活人了,给我带什么礼物没。他说带了,然后从包里拿出一袋新疆葡萄干,告诉我,这是他不远万里从祖国的边陲带回来的,自己路上都没舍得吃,全留给我。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价值一元,都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葡萄干至少比鹅毛贵重吧。说完,我们两个都抚掌大笑。
无独有偶,去年冬天,他又从新疆回来,这回没等我开口,就主动拿出礼物送我,一包新疆和田大枣,一条皮带,一个手捂。然后他对我说,这些东西很贵的,至少三十元。我当时就“骂”他,你这个“死脑筋”,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点出息。随后,我送了他一袋也价值三十元的大米作为回礼。这就是我们半个世纪的友谊,也只有我们老哥俩才能如此心照不宣。
还有一件事,我也很有感慨,也是吴登云“死脑筋”的最真实写照。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吴登云回家结婚时,我建议他把家里的老房子修修,这样老婆怀孕生小孩总有个落脚之处,父母将来也住的安心。他想过,但最终没同意,后来他老婆生小孩坐月子都是在我家。后来他父母先后过世,扬州大学又在扬州送了他一处房子,修老家房子的事情就更加不提了,反正每次回故乡,他都住我家,家属子女也住我家,说是要和我秉烛夜谈,实际上他没地方住啊。2000年以后,吴登云出名了,政府部门提出要为他修缮房子,他婉言谢绝。我当时就是说他“死脑筋”,去年他回来,我又跟他讲,你这个“死脑筋”,人家历朝历代,名人都有故居,乌镇的茅盾故居,淮安的周恩来故居,就高邮还有汪曾祺故居和王氏纪念馆,你应该在生你养你的地方留下一处住宅,也方便百年之后大家纪念你啊。吴登云回答我说,《三国演义》片尾歌有两句歌词,“担当了生前事,何计身后名”,老家有个吴登云事迹展览馆就够了。我把我活着的事情做好了,死后的事情,大家怎么看我,我管不到,也管不了,武则天不是有块无字碑嘛,我也一样,千秋功过,后人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