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27日,记者在三垛镇采访时了解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三垛镇党员干部踏实转变作风,真情服务群众,真正在一线听取意见,在一线解决问题,赢得当地百姓掌声一片。
副科级干部上城开会“坐中巴”
当日下午,记者一行直接到三垛镇东楼村采访,三垛镇组织委员左伍琴等人陪同前住,与记者挤在一辆采访车上。
记者随口问起镇政府对公车管理的事,左伍琴告诉记者,如今三垛镇里像她这样的副科级干部去城里开会办事一般都自乘中巴车,在镇域范围内更谈不上使用公车。“坐公交从三垛到高邮才6块钱,从车站到目的地再加几块钱三轮车费,往返最多花20多块钱,而如果租车半天至少100多块钱。现在,我们三垛镇的各级党政干部乘中巴上城很正常,都在自觉执行公车管理制度。”
为解决“车轮上的铺张”这一难题,加大经费减支力度,今年初,三垛镇将公车改革作为转变机关作风的重要抓手,出台了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严格公车使用。该镇规定镇党政领导干部实行按月随工资发放用车补帖,不再报支在高邮市境内的任何用车费用,也不得在单位部门报支车费;因处理突发性事件用车或党委、政府组织的活动用车、大型会议用车由分管机关负责人通知政府办另行安排,实报实支;(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中层镇干平时公务去邮,按25元标准报销,去其他乡镇公务产生的车费,实报实支。
记者后来又找到一位中巴车车主——汤庄至高邮班的翁长华师傅,他也向记者证实,他的中巴车途经三垛,今年搭公交车去城里的三垛党政干部明显增多。“干部坐公交,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摆谱的干部我们老百姓欢迎。”翁长华说,有时看到镇里干部从城里回来,手上拿太多材料步行不方便,他就主动拐个弯开车把他们送到镇政府门口。
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执行立竿见影,预计今年三垛镇党政机关交通费用同比可下降10万元。
退休老工人一肚怨气而来,满怀信任而归
今年68岁的顾汝根是原武宁食品厂的退休工人、退伍老兵,由于诸多原因,多年来他的退休工资一直未涨。2012年,镇党委决定给像顾汝根类似情况的老工人加工资,每人每月涨50元。2013年,因为一些原因,顾汝根当年所加工资未能增补到位。奔波了多年,加工资的事难以彻底落实,顾汝根对地方党委政府颇有微辞。
“那天中午已经12:40,我在政府门口遇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党委书记孙明如,他顾不上吃饭,听我介绍情况,立即要求有关部门兑现政策。我原本抱着一肚子气来,但看到领导废寝忘食地工作,认真听我们老百姓的话,这种立行立改的态度让我感动。虽然按程序要到4月份钱才到位,我不会再到处跑腿申诉了,我相信政府。”顾汝根开心地对记者说。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三垛镇党员干部摆正位置,放下架子,走进群众,甘当群众的学生,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累计征集镇党政班子及成员、村(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部门单位班子及成员以及全镇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方面存在“四风”问题、意见和建议1530多条,通过梳理合并近400条。
对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能立即解决的,三垛镇立即解决“不过夜”;不能立即解决的,拿出解决问题的整改方案和措施,明确整改时间表;受客观条件限制确实无法解决的,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真真切切的变化。
四查四赛真情服务,企业连连点赞
“镇里的干部经常主动上门,问计问需问策于企业,切实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对新办项目报批、征地手续办理、各类证照申领,只要企业向镇政府打声招呼,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就有专人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跑手续,而且不收任何报酬,这给我们省去了很多事情,节约了很多时间,让我们能够以更多的精力将企业做大做强。”27日,记者在位于三垛镇的翔鹏消防器材有限公司采访,公司总经理倪积斌对镇干主动上门服务企业赞不绝口。
在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三垛镇还以“聚力治四风、满意在三垛”为抓手,开展“四查四赛一满意”活动,即:查一查宗旨意识、实干意识、进取意识和自律意识,赛一赛为民服务的实绩、干事创业的成效、创新创优的能力和廉洁奉公的形象,看一看是否让群众满意,进一步提升服务民生、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垛镇分管工业的副镇长管文斌告诉记者,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镇工业条线先后召开了企业座谈会、企业主办会计座谈会等,倾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诉求。同时,开展服务企业行活动,工业战线的同志主动深入所联系的企业,了解企业想什么、盼什么,需要政府做什么,在帮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的基础上,积极帮助企业加快项目建设、争取项目资金。此外,还主动帮助他们与银行进行对接,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三垛镇积极为企业解决难题,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今年1至3月份,全镇预计可完成全部工业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