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布局调整
高邮镇秦邮幼儿园、秦邮实验小学、甘垛镇澄阳初中迁建工程于暑期全部结束,并于秋季开学投入使用。高邮镇城郊小学整体并入高邮市宝塔小学;撤并了龙虬镇张轩初中、甘垛镇甘垛初中。全年新开工第二中学二期工程、城北初中教学楼、龙虬初中实验楼等10个项目,建筑面积4.05万平米,其中高邮实验小学东校区及附属幼儿园新建工程于10月下旬进场施工;三垛镇三垛实验小学、界首镇实验小学、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也已全面启动。7月,我市被表彰为“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先进集体”。10月中旬,曹卫星副省长在专题调研我市教育现代建设过程中,给予了高度评价。
2 学校运动场地塑胶化工程建设深入推进
自2012年我市被确定为省首批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试点县以来,全市先后有35所中小学通过省建和自建方式实施了运动场地塑胶化,其中2013年新增菱塘职中、龙虬初中、龙虬镇张轩小学等6片塑胶场地,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全市基本实现了每所市属学校都有塑胶运动场地、原建制乡镇都有一片塑胶运动场地,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了保障。
3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省级督导评估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江苏省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6月,省教育厅对我市申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督导考核,高度评价了我市创建工作。10月下旬,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在调研我市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以“事业发展好、内涵建设好、社会评价好、看后印象好”“四个好”充分肯定了我市各类教育发展质态。
4 我市创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通过省级评估
12月16-18日,省教育厅对我市创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现场考察评估。评估期间,专家组听取了市政府创建情况汇报和市教育局创建自评说明,考察和定点剖析了我市城乡34所幼儿园(含办园点),进行了各类座谈、访谈。专家组高度评价了我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5月,中央和省级14家媒体对我市学前教育管理经验和成功做法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
5 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升级
全年全市中小学共新添计算机500余台,电子白板教学系统139套,图书6.8万册以及相关配套实验仪器、实训设备等,累计投入资金近800万元。实施了最后一批5所学校扬州市“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7所学校通过扬州市“数字化校园”复评。新增网上结对学校6所,实现了区域内网上结对活动学校全覆盖。截至年底,全市共有扬州市“数字化校园”66所,“数字化校园”示范校2所,17所学校被表彰为扬州市网上结对工作先进集体,19名教师被评为先进个人。去年10月,高邮教育信息网再次被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表彰为“县级百佳网站”。
6 课堂改革稳步推进
2013年为“高效课堂建设深化年”,建立了局领导和机关科室联系学校、服务基层制度,落实了校长、主任、骨干教师蹲点班级、联系学科制度。先后以流动现场的形式,以专题调研、学科培训、示范观摩、磨课评课、质量监测等方式,分学段召开了高效课堂建设现场推进会。一年来,组织了示范课100余节,举办教材分析活动20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举行报告会15场,多层面、多维度、多途径助推学科质量提升。
7 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建立并完善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案。扬州市义务段学业水平监测结果、中考成绩喜人。2013年,在全市考生减少976人的情况下,高考本二以上进线总人数达2208人(含体艺特长生),其中普通类本二以上人数比去年增加129人,在扬州增幅最大;普通类本二以上上线率从2012年的36.07%提高到42.8%,增速最快。邮中理科考生徐雯总分404分,列全省76名,扬州第三名。全市大专以上录取率90%。
8 重拳出击整治在职教师有偿家教行为
印发了《关于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规定》,2013年暑期组建了“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专项检查组”,重拳出击整治在职教师违规补课、兼课行为和非法办学机构违规办学行为,共取缔非法办学机构(办班点)6个,查获存在相关违纪行为的在职教师25人,其中解聘1人、免职1人、调离原单位11人,取消骨干称号8人。
9 成功承办扬州市第九次学校精致管理现场推进会
11月28日,成功承办了扬州市第九次学校精致管理现场推进会,分设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活动小组,立体呈现了我市8所学校管理现场和39节常态课。围绕“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主题,通过画册、展牌、专题片、解说词、陈列室及各类特色活动,集中展示了我市近年来建设“精致校园、特色校园、幸福校园”的丰硕成果。给来自扬州市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代表、校长代表280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0 教育惠民措施落实到位
组织全市教师挂钩联系、走访慰问贫困生、学困生、残疾学生、离异家庭的学生以及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将学前教育纳入贫困助学范围。全年发放助学金1698.47万元,发放免费教科书和作业本980.93万元;为83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48.27万元,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覆盖助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