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1973年进入工业战线工作以来,虽年过六旬、历经坎坷,仍痴迷企业经营管理,乐此不彼、乐在其中。目前扬州高标机械公司已形成由四家核心企业组成的股份制企业,占地面积60000m²,建筑面积50000 m²,拥有职工320人,其中有高、中级技术职称45人,注册资金3680万元,流动资金2250万元,2013年产值达1.82亿元,成为高邮市属重点骨干企业。公司相继荣获江苏省国际咨询评估公司颁发“AAA”资信等级、能源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市“文明单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做事先做人,三十年经营无亏损
汤庄是高邮民营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我被抽调筹办乡印刷厂并任厂长。我严格管理,狠抓质量,恪守信用, 不到10年时间,带领大伙把原先企业数十万元的亏损和银行债务全部还清,至今公司不欠银行一分钱。
上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标准件厂一直是汤庄的龙头企业,我没有满足于此,痴迷于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面对集体企业大锅饭的种种弊端, 1993年,我三赴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浙江温州考察调研,回来后大刀阔斧地对原有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舍弃厂长“一支笔”大权,在高邮企业中首开“买卖制”先河,让营销员、车间主任享有股份,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大大调动了整个团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高标公司成为高邮市第一家改制企业,我所倡导的“买卖制”模式至今仍被众多企业所采用。
从原来的集体企业——高邮市标准件厂到改制后的扬州高标机械有限公司,我搞工业30多年不曾有一年出现亏损,被大家誉为汤庄工业的“常青树”。
创新发展, 壮大企业作贡献
作为一家地处偏僻地区的乡镇民营企业,谋生存,求发展,靠什么?经过多年摸索,我坚定地选择了科技创新之路。这些年来,高标公司先后做过标准件、汽车配件、液压推杆、液压垛机、水泥机械等产品,却又不断让出成熟的产品、退出既有的市场,开拓更高更新的空间。我公司主动与中材节能、中信集团、天津院等多家水泥设计院、知名科研院所“攀亲联姻”,共同合作研发余热发电阀门,不仅在同行业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而且在国际上享有较好的声誉。
企业蒸蒸日上,企业需要扩大,我租用了缦阳村的土地,扩建了厂房,公司年产值由原来的几千万元到现在过亿元,吸纳当地就业人数由原来的几十个人到现在的二百多人,员工每年得到工资性收入600多万元,公司每年缴村里租金达数十万元,缦阳村的领导班子对我公司的要求是有求必应,遇到矛盾问题,总是在第一时间帮助协调解决,我公司对村里兴办的公益事业也是鼎力相助。几年来,缦阳村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 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集体经营性收入由几千元增加二十几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000多元增加到16500元,村级债务逐年减少,村容村貌得到大力改善。
个人富不算富,带着大伙一起富
我用心培养人,让手下人成才、发财。业务员成熟了,我大度地让他带走一个产品、一个渠道,助他们创业、助他们飞翔。这些年来,从高标公司走出来的汤庄企业人才有宏达公司的老板汤才宝、奥博公司老板陈伯明、龙鑫公司老板吴有建、旭日公司老板刘启英、永瑞公司老板吴俊权等十多人,几乎占据了汤庄现有企业家的一半名额。这些企业的落户,企业家的出现,更是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如汤才宝的宏达标准件公司、吴有建的龙鑫公司落户于汤庄村,与汤庄村签订了土地租赁协议,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无需外出打工,不光增加了家庭收入,又照顾到了家里。使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现象减少,提高了生活品质。
帮扶济困,多尽社会责任
靠党的好政策,我们先富起来,但我们不能忘本,在我们家乡还有不少贫困户、残疾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去扶持。多年来,公司在多次招聘一线职工时,我坚持一半名额在当地农民中招收,并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成员进厂。近几年共招收贫困家庭成员 82人,年人均收入可达3万元,已经全部脱贫致富。
公司用工招聘时,我有意多安排岗位给残疾人。我知道,他们不光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生活上也比一般人要艰辛,困苦的多。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出门不方便,就业无门路,我们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能抛弃他们。尽自己能力安排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能使得他们自食其力,也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家庭、对社会的稳定情绪都有很大好处。目前,我公司169名的一线工人当中,就有88人,占有52%。公司并与他们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和正常人一样同工同酬,人均年薪不低于3万元,并全部办理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
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当家人,我深知钱来之不易,平时对公司财务抓的很紧,处处精打细算,从不乱支乱用。而对扶贫济困助残,对社会公益事业,我却打开“绿灯”。多年来,为了解决困难员工的燃眉之急,公司设立了困难救助基金,对生重病、子女就学、家里受灾、有困难的员工,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对于家乡公益事业,我义不容辞, 每年积极主动参加慈善机构“慈善一日捐”爱心活动,多年来捐款额累计达几十万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做的还不够。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多荣誉,先后被评为第三届“高邮好人”、2011年度扬州市优秀共产党员、高邮市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称号。
创业无止尽,行善无终点。今后我将继续以实际行动来带动更多的民企老板做好事、做善事,把民企扶贫事业做大,用真情回报社会,用爱心点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