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网络,增强协会活力。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镇、村、部门、单位都有专人负责扶贫工作,镇、村都建立健全扶贫协会理事会,其中镇扶贫开发协会理事会,有正副理事长12人,理事54人,每个行政村都有1名在职的副支书或副主任任镇扶贫开发协会理事,并任村扶贫开发分会会长,每个村扶贫开发分会由7—9人组成,每个原自然村明确1名事业心强,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形成了镇有协会、村有分会,组有会员的组织网络体系,使协会工作形成上下贯通、齐心合力的局面。
建立工作制度,有序开展工作。由于党委政府对协会工作关心和支持,镇“两会”有办公地点、有固定电话、有活动经费(实报实销)。镇扶贫协会每周一次碰头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各村、部门、单位协会负责人会议,组织学习交流布置工作,协会工作开展得正常有序。因而成了党委政府的助理员、“三农”情况的调研员、老区精神的宣传员、结对帮扶的联络员、扶贫工作的检查员、弱势群体的服务员。
明确扶贫对象,助其脱贫致富。镇扶贫协会每年都对各村可利用资源和因病因灾至贫的弱势群体进行调查,建立台帐,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有效开发扶贫工作打好基础。
抓好联系点、联系户的扶贫。按照市“两会”的要求,近几年来,我们协会每年联系两个贫困村,10贫困户。我们注重加强贫困村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理清发展思路,千方百计挖掘潜力,盘活资产,积极争取有关单位和民企的支持,取得了明显效果。我们协会先后联系了汤东村、南屏村、曾钰村、富南村、潘季村,并每年在所联系的村各联系帮扶5个特困户,因户制宜,采取扶志、扶技、扶资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先联系的汤庄村、南屏村、曾珏村都已经脱贫致富成为小康村,富南村、潘季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先后联系的50个户也已经全部脱贫。
组织、鼓励民企参与扶贫。全镇现有民营企业318家,年产值70亿元,民企的发展,为扶贫开发工作注入了活力,拓展了空间。根据扶贫协会的推荐,全镇大多数民营企业招收职工时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成员,累计有1900多人,每人每年工资2万元左右,大多数已经脱贫致富。华宝颜料有限公司优先招收的10个特困户成员和10个下岗职工,已经全部脱贫致富。高标公司多次招聘一线职工时,坚持一半名额招收残疾人,一半在当地农民中招收,并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成员。全镇21家福利企业共吸收850名残疾人,不仅目前自食其力,而且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近几年在企业的帮助下,利用有关村原村部、学校及闲置房屋兴办了38个企业,年增产值3.5亿元,盘活了资产,偿还了300多万元债务,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在我们协会的倡导下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都能与贫困村和贫困户及特困学生结对帮扶。近三年来各企业资助贫困村和助村兴办公益事业总额有1000多万元。近三年各企业对500多个贫困户每年资助100万元左右。去年底生龙米业有限公司对100多个贫困户进行慰问,拿出慰问品、慰问金20万元。近三年各企业与150多个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每人每年至少1000元。科凌公司在先后已经结对10名贫困学生的基础上,今年又结对帮扶8名特困学生。扬州恒通环保有限公司近三年每年花2万元左右资助15—20名贫困学生。以强带弱促进共同发展,是汤庄民企扶贫的又一特色。高标公司老板吴有还用心培养人,让手下人成才,他培养的人已经有不少已经成为列统企业的老板。科凌公司几年来帮扶本镇弱小企业近20家,使企业走出困境,不断发展壮大。华宝公司拿出1000万元,兴办“民营科技创业园”,给有创业愿望的人提供好的平台。
建立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积极引导农户建立经济合作组织。我镇先后建立了各类合作组织60个,入户成员占总农户的93%,入股面积近5万亩。元鑫虾业合作社与万亩虾养殖基地和240多户养虾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市场低迷时以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价格较高时以高于市价0.2—0.3元的价格收购,仅此近两年就为虾农增收80万元。同时还吸收剩余劳动力挤虾仁,每年就业400人收入800万元。
老区精神代代传,扶贫工作无止境。镇“两会”将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坚持为党分忧、为民尽力、发挥余热、奉献老区的宗旨,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干实事、干好事,为汤庄镇三个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