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路开溜,妄想破灭
运河高邮段全长43公里。在高邮城解放前,有几间小洋房就建在石工头,位于镇国寺南侧,老百姓俗称“海军司令部”。司令部的日伪军人数不多,仅十几个日本兵,其他的都是伪军、他们拥有5艘大、小汽艇和3条木船,木船常挂在汽艇后面。
这些日伪军平时都是集体行动,鱼肉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怨声载道。
为了防止并切断日伪军从运河上逃窜到扬州,时任高邮抗日民主政府二区区署干部朱桂龙(高邮车逻人)主动请缨,胸有成竹地接下了堵击日军汽艇的任务。
朱桂龙家以前是渔民,以捕鱼为生,对水上情况比较熟悉。很快,朱桂龙提出了“筑暗坝”的想法,并要求“抢时间、争速度、保质量”。
朱桂龙很快就召集了当地的民兵有好几十人参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献计献策。最终统一了口径:将筑坝地址选在高邮城南约5至7公里处的地方。选中这个地方主要原因是,这一老运河段水域浅、岸边石头很多,这些石头都是当时加固运河堤坝护堤用的。
小石头扔进河床无济于事,如何将大石头扔进水里又不延误时间呢?时间紧,任务重。朱桂龙就和民兵们找了两条大木船,几十个人通宵达旦轮番作业,先搬运大石头上船,再一块块地卸进河道深处。
运河水位平均深有4米,水位高的话汽艇照样通过,咋办呢?大家就集中讨论开了。这时有人提出再加立一些树桩。于是他们就找来大锯子将运河沿岸的一棵棵树木放倒了,之后用斧头将树桩一一削尖、隔开,竖立在河中,用石锤打进河道淤泥中,树桩之间留有间距,并用铅丝连捆好,水面上放了一些稻草、水草、大树叶漂浮着伪装好,不远处又卸下了一车车的泥土。大家成日带夜干了三、四天,一条水上长龙“拦船大暗坝”(石坝加树坝)就匆匆建好了,就只等鬼子来撞船了。
当时打坝时,流行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坝头打得牢又好,鬼子汽艇出不了。岸上新四军好追跑,问你打坝要不要?要!人多好办事,三天就把坝打好,隆咚隆咚一隆咚,今天打坝闹哄哄。我们个个都是打坝的真英雄!
1945年12月25日夜里,“海军司令部”的十几个鬼子丢下了木船、扔下了伪军,趁着月色急急忙忙地开着5艘汽艇拉足了马力,一路南逃。日军得意洋洋地以为平安无事了。可当汽艇行至“拦河暗坝”时,为首的大汽艇率先撞了上去,撞上去就动弹不了。后面的小汽艇也跟着连连地追尾,无法调头并陷进了设计好的泥土中。
这时,岸上的机枪声、迫击炮声响彻云霄。新四军战士从南北两面夹击,打得鬼子抱头乱窜。有的鬼子慌乱中都跌进了冰冷的运河水中。战士们一起喊道:“缴枪不杀!”第二天高邮城解放,新四军战士们共缴获了四艘小汽艇和一艘撞坏了的大汽艇(修好后,送往前线),最终高邮日军南逃的妄想彻底落空。
(二)日军医道玄机,红小鬼戴红花
“高邮战役”打响后,国民党南京总部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不断派飞机空投武器和食品接济日伪军,但终不能挽救敌伪被歼之命运。
新四军攻入高邮城以后,当时俘虏了一个日军军医叫杨茂辉。他是中国人,为了戴罪立功,向夏雨同志和警卫员红小鬼顾立锦交代了一个军事秘密:在空地上并排铺上三面日本军旗,并在每面都用砖头压住四角共计12块砖。国民党飞机就会来空投武器和食品。
1945年12月26日,日伪军已全部投降后,国民党飞机真的飞到了高邮城上空,以为高邮城还是被日伪军掌控着。我军采用杨茂辉交代的办法,在魁楼附近的空地上铺好三面日军旗,果然收到了空投的子弹18600发、快慢机盒子枪若干和压缩饼干3000盒。为了奖励夏雨、顾立锦和杨茂辉,首长让夏雨和顾立锦还有军医杨茂辉都带上了大红花(在当时戴大红花是最高荣誉,给俘虏戴大红花全国都很少有)。
(三)净土寺塔最后解放
净土寺塔位于城东南,俗称“东塔”,塔身很高,四周都是水网、开阔地及农田。据当年参加“三垛河口伏击战”的抗日老兵肖锋讲:守塔的敌人是一个连,连长是伪第5军42师师长王和民的亲侄子。敌人仗着有机枪十几挺又有快慢机,一直顽固不化。因为地势空旷平坦,我军攻击了好多次未能奏效。近了敌人用快慢机扫,远了敌人用机枪封锁,而且塔内又有暗道直通城内,粮食及弹药都可以通过暗道得到及时补充。王和民的亲侄阴险狡诈,假投降了好几次,使我军连续牺牲、负伤了几十名战士。
一时无计可施。俞炳辉团长调来炮连用八二炮直吊宝塔。迫击炮吊不准,加之新四军的炮弹威力差,好几枚炮弹打进塔身都未炸响,甚至有的还落在了宝塔周围的农田里。
粟裕在总攻前两天,特地跑到南门去看地形。营团长们向他诉苦道,这个宝塔不解决不行啊!粟裕最后下令说:“调军区山炮连来,一定要把宝塔内的敌人拿下!”第一炮没有打中,第二炮打中宝塔顶的下部,有两挺机枪被打哑了。接着又是一炮把东南角打坍塌了一块。接着战士们连续用‘土坦克’攻打,直至最后攻打到塔下,烧断了楼梯,促使敌伪没有了后勤保障,连续饿了3天,方使一个连的伪军从塔身及地道里出来。他们摇着一件件白褂,纷纷缴械投降,王和民的侄子被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