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随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赴英国进行为期两周的培训。培训期间,英国的义务教育、英国的中小学校、英国的教师、英国的学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虽培训时间不长,但笔者感悟颇深。
安全重视。在Chester City参观时,途经一所小学,正是下午放学的时光。学生排着队走出教室,走在街上。每一小队,有两个教师护送,前一个,后一个。每个护送的教师,身上都穿着警察身上的执勤马甲。据了解,教师必须把每个学生送上公交车或者校车后,才算完成任务。这一场景,充分说明英国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安全,特别注重安全防范。
文明呈现。在英国的国土上,到处都呈现着文明、礼仪,到处都体现着绅士、素质。比如我们带的行李箱。我们下飞机后,要转乘大巴。每个人的行李箱都不用自己拿上车,都是英国大巴的司机把一个个行李箱有序地放在大巴上。到达目的地后,仍是由司机师傅一个一个地拿下车。期间外出,凡是带上行李箱,行李箱上下车的任务都是由司机帮着干。我们感受到的英国人的礼仪、文明,无不与英国的教育有关。
文化渲染。单说教室文化。英国的教室是固定的,老师是固定的,学生是不固定的,是走教室的。语文有固定的语文教室,数学有固定的数学教室,音乐、美术、烹饪、机械等等,凡是英国开设的课程,都有专门的固定的教室。而每一个教室内,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的,就是教室的布置。可以说英国的教室文化是一道道美丽无比的风景。比如数学教室,墙壁上处处都是关于数学的介绍,数学家、数学公式、数学发展史、数学故事、经典数学题……眼睛所及,全是关于数学,学生的整个身心都置身于数学王国。
小班教学。英国学校的班级一般10多个人,最多的也是30人以下。学生在教室上课时,每班都有两名老师。一名老师是专业主讲老师,另一名老师是助理教师,相当于助教,主要职责是帮助主讲老师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等。学生上课时,两名老师都在教室内。
课堂高效。英国考试相当严格,对学校、对学生也进行排名,但英国的学校看不到像中国的加班加点和过重的学业负担。早上9点到下午3点是上课时间,下午3点后,学生就可以放学回家,书包都不允许带回去,回家后也就没有家庭作业。即使有些学生下午3点后不回家,学生也不是做与功课有关的作业,而是参加课外的活动。据英国专家介绍,英国不允许课后老师的加班加点,也不允许学生课后有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的单位时间内,讲究效率,要课堂高效。英国学校不鼓励教师拼命花时间,而鼓励教师要在单位时间内花时少、效果好。
考试严格。英国的考试比中国多,比中国严,有些是全国性考试。英国1988的《教育改革法》把义务教育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即关键阶段1(5-7岁),关键阶段2(7-11岁),关键阶段3(11-14岁),关键阶段4(14-16岁),英国学生7岁时参加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11岁时参加第二次全国统一考试,14岁时参加第三次全国统一考试,16岁时参加第四次全国统一考试。英国的每次统考,都把各学校的学生考试成绩,学生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都公布在大报上,公布在网站上,进行学校排名,可见考试的严格要求。
能力培养。英国的教育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英国,一般上午9点,学生到校上课;下午3点,学生就完成了上课任务。下午3:00-6:00,学生可以放学回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类似于像我们学校的兴趣小组进行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但这样的活动不是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英国的老师要对每一个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全面负责。英国学校的课余活动很丰富:话剧团、乐队、合唱团、垒球、棒球、橄榄球、游泳、跑步、网球、壁球,应有尽有。就拿接待我们参观校园、参观每个教室来说,这样的任务也是由学生负责。我们在Wellacre Technology College考察时,除了开始和结束校长与我们见面打招呼外,其余的一天安排全都由两个学生负责。他们带我们参观每一个教室,参观实验室,参观“劳动实践基地”,参观“晨会校会”,带我们到餐厅吃汉堡(午饭)……据了解,学校每次的接待活动,都交由两个学生去负责。每次值班的两个学生都能尽职尽责,圆满完成任务,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培养。
老师辛苦。英国的课程周一到周五,学生上5天课,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学生一天上6节课,一周上30节课。但每个老师每周要上大约25节课。也就是说,一天几乎每位老师要上5节课。据研究中英教育比较的专家介绍,学生上课期间,中国约25%的教师在课堂,而英国约85%的老师在课堂。英国学校上课期间,大部分教师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在课堂。而下午3点学生放学后,英国老师又要忙备课忙改作业,忙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一般情况,下午6点以后老师才下班。英国的老师在学校干的一切都是围绕学生都是为了学生。
在英国的学习培训,时间虽然只是两周,显然感受是零散的,但感悟却是深刻的。愿这份感悟能给我们的教育、给我们的学校、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