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享受创作的每个过程。这个修漫的心路历程我走了三十年。当喜欢成为爱好时,平凡的岁月充实无比;当爱好变成职业时,痛并快乐着;当创作等于生活时,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虽未到天命之年,但孔夫子的这句话太精辟了。“五十知天命”啊!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结果。如果五十是百岁人生杠杆的支点,你站在这个支点上在想什么呢?当你意识到这一无情的滑点的时候,当你不再是为了展览而展览、为了创作而创作的时候,你是不是想到了要给这个世界留下更多的好作品!好作品的价值判断首先来自于自己前五十年岁月的积淀,来自于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艺术良知。价值判断的前提,就是你的作品要有价值。专业价值确定你的专业地位,你在你那个专业那个时间段所能企及的创作高度,是雁过留声“名”的根本;艺术价值更多的是从艺术史的角度对作者和作品给出的客观定位,是承上启下“利”的源泉;文化价值则是普世的认同,是源于作品高于作品的精神追加和文化寄托。不媚俗,不欺世,不马虎,不苟且,行大道,出精品,传艺德,这是我一直在做的事。姚鼐论诗文说过,五十年后方有确评。为了五十年后不挨骂,必须精审地对待自己现在的创作。
也许我的作品是微不足道的,但篆刻绝不是雕虫小技,书法也不是文人末艺。它植根中国传统文化,直通人心大道。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书法、篆刻、国画肯定会创造自己的又一高峰。我只是我的作品的“助产士”,它本来就有它自己的生命。分娩过程虽然是痛苦的,但快乐却是真实长久的。我爱我的作品,它们是我生命光华的延续。让作品说话,以实力打拼,我和我的创作共同成长,我沉醉在我的艺术世界里。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