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姚正安先生《记忆》
~~~——读姚正安先生《记忆》
~~~——读姚正安先生《记忆》
~~~——读姚正安先生《记忆》
~~~——读姚正安先生《记忆》
2012年08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常的诗意
——读姚正安先生《记忆》
  □ 姜传欣

  获赠姚正安先生的新书《记忆》,扉页上签名字体刚健遒劲——一个人的笔迹一般能无意间透露其内心世界,就如相由心生,从字迹就能感知到姚先生的刚劲、正直和激情。姚正安先生的文章,质朴细腻、温馨感人。无论洋洋洒洒的长文,还是短小精悍的千字文,无不精到独特,耐人寻味。有的针贬时弊,催人奋进,像《平常心》《让我们多一点责任》,有的情趣盎然,清新优美,像《焦屑》、《夹长鱼》,有的亲切自然,感情真挚,像《牵挂》《为父母拍照》等。时光流逝,生活留下的痕迹大多被岁月慢慢磨灭,留下的就是记忆了。其实人生何常不是一段段记忆的链接呢?记忆了一些人,记忆了一些事,记忆了一些情。姚正安正是智慧地找到了这样一个切入点——从日常出发,让诗意浸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

  “真”是这种日常之美的基石,真人、真事、真感情。念长辈,忆往事,议时下……真情真爱无处不在。亲情篇中的《不忍想起》构思巧妙,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和个性细节进行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讲述了在除夕之夜发生的事情,作者是这样写的:“但有一件事却使我心疼难忍,时过境迁,难以忘怀。”一下子把读者的心提了起来。往事并不如云烟,一转身,一低首,便涌上心头……究竟什么事情让作者如此记忆深刻呢?“可爸冷不丁来一句,今年秋天好险呢,你们差点就看不到我。”原来作者八十多岁的父亲在农忙时摔倒了,一直瞒着儿女们。看似作者的三言两语,却饱含深情。读到此处,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父爱如山,我看到一个伟大的父亲的形象。作者接着写,“爸豁达得很,笑嘻嘻地说,我不碍事,你们安心工作。”养儿防老,可做父母的再苦再累也不对儿女说,能够自己扛着一定不麻烦儿女。作者通过典型细节的刻画,个性化语言的表达,主要人物内心的挖掘,把子女的感恩和父母对子女那份无私的爱展现得淋漓尽致,真爱、亲情跃然纸上,让人动容,催人泪下。正因为姚正安先生怀有对亲人无限的爱,对家无比的思念,才会写出这样直抵人心的温暖文字,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有人说,文学作品语言之美不在于文字的简洁、生动、准确,而在于作者能用简洁、生动的文字准确地表达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姚先生的文章给我们作了很好诠释,似乎无意感人,但欢愉悱恻之情,溢于言表,虽然话语平常,不事浮饰,娓娓道来却是情真意切。

  作者对生活的情趣和热爱,感觉到生活中的美和诗意,对生活中人和事,注入深情和诗意的目光,才会从记忆中呼唤出一个个令人感动的诗意世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借用乡贤汪曾祺的话,他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感觉很深的是《拉扒网》中的文字,“我的老家在水乡,河连河,沟套沟,荒塘废地多的是。”“拉扒网一般是两个人参与,一个人在河堤的半腰或者穿套鞋在河边拉,一个人则用竹篙支住网的横杆……”“拉扒网成了记忆中的文物,拉扒网也成了村中人们美好的记忆。”从文字表意上看,讲述农村拉网捕鱼的场景,给读者呈现一段平凡的生活状态。实质展示了一幅里下河农村的风情长卷,我们从作者笔下分明看到:蓝天白云,林木葱葱,大河小冈,村民扒网捕鱼,人声鼎沸,鸡犬相闻,安居乐业,生机勃勃又情趣横生的田园风光图。文章句子结构单纯简练,文字干净利索,细致入微地感知到作者记忆中儿时的生活状态,看似叙述朴素,但绝非单薄,文字的背后恰恰隐藏着一个丰富的世界和作者一颗炽热的心。姚先生的文章,诉诸直觉,忠于生活,不饰雕琢,而又兴趣盎然,悠远的记忆和纯美的画面中饱含无数的深情。

  平时常闻书香,却读书不多,现在觉得好的文章会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真挚,一个是纯美,这也是《记忆》给我的感悟和启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盂城驿
   第04版:特别报道
回眸,远行者心灵的顿悟
“连标葡萄园园歌”歌词征稿大赛启事
《而立集》:心怀感恩,情系桑梓
日常的诗意
形散而神不散
高邮报盂城驿03日常的诗意 2012-08-17 2 2012年08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