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8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瓶颈”破解“化蛹成蝶”
  本报讯 当前,土地、金融、用工等通常被各地称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但今年以来,我市相关部门创新举措,积极破解土地紧缺、资金偏紧、用工难等发展“瓶颈”,使一个个制约“瓶颈”得以“化蛹成蝶”。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所有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都顺利供地,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均以分期供地的方式保证了土地供给;市各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8.43亿元,完成全年信贷投放目标的92.15%,有力地支撑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用工难的矛盾得以化解,呈现出用工不荒的喜人态势。 

  项目建设与土地供给是一对矛盾,为保证项目用地,我市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所有落户项目进行分类排序。对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采取提前介入、全面包装、优先供地的方式。今年先后为沿海集团、海德森、传艺新科技、振兴铝业、爱力生蓄电池、凯诺新能源、三翔金属等投资超10亿元或1亿美元的项目安排土地指标600多亩,保证了所有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同时,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对照项目建设的进度分期供地,使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得以按进度建设。 

  为让闲置低效的土地发挥更大效益,今年上半年,我市通过“腾笼换鸟”等方式先后盘活圣罗兰、天顺照明等6宗土地387亩。同时全面排查和论证耕地后备资源,共有74个项目进入省耕地占补平衡计划,预计可新增耕地6000多亩。另外,建立了2012年31个项目的挂钩复垦项目库,预计可新增耕地1400亩。这些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建设用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此同时,我市还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措施,通过向空中要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今年上半年,我市共出让工业用地41宗,建筑容积率都在0.8以上。 

  为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市委市政府甘当“红娘”,多次举办银企对接会,让银行与企业“联姻”,走双赢之路。市各金融机构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融资渠道,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实体经济发展“输血供氧”。上半年,市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8.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61.23亿元。此外,我市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也充分发挥了“草根金融”的作用,上半年新增贷款1.34亿元。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累计近20亿的新增贷款,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我市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近几年,企业一直被用工难所困扰,但今年,我市企业用工荒几乎没有出现。这一切得益于我市“企业用工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服务企业意识的进一步增强。相关部门甘当“保姆”,多次组织招工小分队赴外地为企业招工引才;同时,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建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构建“15分钟就业社保服务圈”,既解决了劳动者就业问题,也为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搭起了“双向选择”的平台。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市已有近3000家企业与14万名职工签订了全日制劳动合同。     殷朝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盂城驿
   第04版:特别报道
农业招商引资再擂战鼓
高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听取市教育局、农业委员会专项工作报告并进行评议的公告
扬州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在邮召开
“瓶颈”破解“化蛹成蝶”
今年“七夕”主题活动更精彩
盂城驿登上“国家名片”
临泽镇文联成立
门面房出售
宏远:借东风行更远
广告
高邮报综合新闻02“瓶颈”破解“化蛹成蝶” 2012-08-17 2 2012年08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