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7月2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兴芬:传播爱心接力不凡
吴兴芬与孩子们在一起
火炬传递现场
  26岁的女教师吴兴芬是高邮天山人,她自费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的经历,使她3次成为火炬手。伦敦时间7月14日,她作为江苏惟一代表参加英格兰南部小镇利明顿(Lymington)的奥运圣火传递。7月17日,吴兴芬一回到天山,就来到“留守儿童之家”,与孩子们分享传递奥运火炬的喜悦。 

  三次成为火炬手 

  2011年7月,“三星电子”公司开展2012伦敦奥运火炬手选拔活动,活动主题为“平凡榜样,接力不凡”。全国有上万人报名参加选拔,他们当中有高级工程师,有募集过几百万元善款的城市白领……天山镇居民吴联荣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妻子吴兴芬的资料发了过去:“4年前,她辞了职,自掏腰包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通过专家评审团的严格面试考察和网络票选,今年4月初,吴兴芬成为大陆地区10名火炬手之一。 

  成为奥运会火炬手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耀。吴兴芬坦言自己也很意外,“我只是比较关心留守儿童,能帮多少是多少。评委选上我,可能是因为我之前的经历。” 

  没有任何特殊身份和背景,加上这次被选,吴兴芬已经第三次成为“火炬手”了。 

  2010年10月13日,第16届亚运圣火传递在孙中山故乡广东省中山市举行。在现场数万大众的见证下,火炬手周笔畅、吴兴芬等完成了中山站的激情传递。 

  新华社照片显示,吴兴芬的火炬号是“007”。吴兴芬回忆说,自己平时连门都很少出,更别说见到圣火传递的盛大场面了。那天,火炬手先导车将其“丢”在预定的起跑地点,吴兴芬顿时慌了神,两条腿发软。当她在观众的欢呼声中起跑时,浑身又来了劲。 

  去年,吴兴芬又入选2011年深圳大运会火炬手。2011年8月7日,深圳大运会火炬城市传递启动仪式在深圳湾公园举行。吴兴芬同宋祖英、孙楠、霍启刚等一起亮相传递火炬,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此次,英伦火炬接力归来,吴兴芬更是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可是她自己却看得很淡,“我只是一个平凡而又幸运的人。” 

  分享奥运火炬手的快乐 

  “这就是伦敦奥运火炬,它有8000个孔,代表8000名火炬手,老师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孔。”7月17日,一回到天山,吴兴芬顾不上休息,就带着奥运火炬,走进“留守儿童之家”,向孩子们讲述难忘的英伦之行。 

  “去英国那天,一下飞机,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主办方就带我们到英国国家公园植树。”吴兴芬告诉孩子们:“我们传递的不仅是火炬,更是奥运精神,而绿色环保是奥运精神的一部分。 

  “我一接过火炬,天就开始下起了大雨。由于前面的火炬手都没有穿雨衣,我也准备坚持不穿雨衣跑完全程。”吴兴芬说,但是由于雨势太大、太猛,她传递火炬的路段,虽然只有300米距离,但有下坡和转弯,工作人员为了她的安全,一再要求她穿上雨衣。“传给下一棒时,雨就停了,我便成了现场惟一穿雨衣的火炬手。”在吴老师讲述中,孩子们一次次地鼓掌叫好。 

  “大家一定要把英语学好,尤其是口语,这样可以和外国人交流……希望你们将来也能出国看看。”吴兴芬鼓励孩子们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带到平时学习和生活中。与孩子们在一起最快乐吴兴芬自己曾经也是个留守儿童,她不希望自己童年的经历,在留守儿童的身上重演。

  2007年,吴兴芬从扬州科技学院(筹)毕业,在一所学校任教。当她看到农村越来越多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年幼的孩子缺少父母关爱倍感孤独,有的甚至出现性格缺陷时,便毅然辞去稳定的教师工作,创办了专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图书阅览等服务的社区学习中心,取名“留守儿童之家”。 

  一开始,吴兴芬的家人不理解她,可丈夫对她的这份公益性工作很支持。“当时我们都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不知不觉三四年就过去了。”吴兴芬感慨地说。如今,她的“留守儿童之家”已为近百名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其中40多名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得到的是免费服务,这些孩子有时候叫吴兴芬“妈妈”。 

  “跟孩子们在一起,我最开心。”吴兴芬说,每当看到留守儿童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时,她就有一种成就感。  任仁  晓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专版
   第06版:盂城驿
   第07版:文化高邮
   第08版:特别报道
吴兴芬:传播爱心接力不凡
恒久物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启事
广告
高邮报特别报道08吴兴芬:传播爱心接力不凡 2012-07-20 2 2012年07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