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7月1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神病患者居家服药护理
  □倪有松

  精神病病人常常不承认自己有病,因而拒绝服药,或偷偷吐药、藏药;有的病人觉得自己病已好了,无需再服药而擅自减药或停药,影响治疗效果;有的病人则误服或有意吞服大量药物而造成急性药物中毒,以致危及生命。因此,病员家属对精神病患者居家服药护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是做好药品的保管工作。配来的药用深褐色玻璃瓶盛放,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以防潮变质;药瓶要贴好标签,写明所装药品的名称、服用方法和剂量。药品由家属收藏在病人取不到的地方,必要时加锁。特别要防止病人错服或有意大量吞服而发生意外。

  保证病人按医嘱规则服药不中断,按时按量督促病人用药。一般药物在饭后半小时服用,睡前服的药可在晚上8时左右服,宜用温开水送服,凡胶囊及有糖衣的药丸应整颗吞服,不可咬碎。

  必须防止病员口中藏药,家人监督病员服药时,应看到病人确实咽下时方可离开。对有藏药行为的病人,要仔细检查,让病人张嘴,查看舌头下面和两侧颊部(这些地方最容易藏药)。若病人居家治疗一定时间而且药量较大,仍未出现治疗效果,也无副反应时,要密切观察,查明原因,防止藏药或吐药。对证实因吐药、藏药而未曾有效服药的病人应在严密监视下,从较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服药,避免突然服下较大剂量药物而不适。特别要防止病人有意将药物存积后一次大量吞服自杀。

  药物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是居家服药护理的重要内容。精神病人服用药物量大、时间长,容易出现药物反应。

  常见药物反应和护理方法

  锥体外系反应:病人表情呆滞、流口水、肌肉僵直、动作缓慢、吞咽困难、口齿不清等,一般不影响治疗;护理:与医师联系,按医嘱给服安坦可减轻症状;严重者适当减少药量或暂时停药。

  直立性虚脱:病人突然面色苍白、眩晕、冷汗、心悸、神志不清以致晕倒;护理:在服用大剂量药物或注射药物后,应嘱病人起床动作要缓慢,先缓慢坐起再缓慢站起。若感到头昏、眼睛发黑,立即躺下休息。老年人常伴动脉硬化,应尽量避免用静脉注射法。消化系统反应:经常便秘者,应帮助病人建立起定时排便的习惯,鼓励多活动、多饮水、多吃水果和蔬菜,清晨空腹时饮淡盐开水也很有效果。如3天未解大便,可给予轻泻剂或去医院通便;必要时手指掏出其硬结的大便,以解除病人的痛苦。

  皮疹:避免让病人在日光下直接曝晒,早期发现皮疹后,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嗜睡:初服药或服大剂量药物的病人中常见,应鼓励病人尽量起床参加一些活动,保证午间睡眠和夜间睡眠。

  药物维持治疗的护理:疾病缓解以后,较长期服用维持量药物,对控制病情、预防复发是非常必要的。患者出院后自行停服药物是精神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病人或家属主观认为出院就是疾病已痊愈,不需继续服药,或感到服药麻烦或药物有副作用等。因此,医师在病员出院时,要向病员和监护人及家属强调,必须按医嘱实行规则的药物维持治疗。维持用药的时间长短,尚无统一的规定,一般认为要连续服药2年左右,有的需更长的时间;多次复发的病人需要终生服药。不可骤然大幅度减药,否则很容易使病情复发前功尽弃。

  倪有松

  主治医师,市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评定委员会委员,从事精神科工作十余年,曾在南京脑科医院进修,对精神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心理疾病的诊疗有独到见解,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专业论文数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文游台
   第04版:专版
远离艾滋病,保护自身健康
精神病患者居家服药护理
请不要“螨”不在乎
炎夏谨防日光性皮炎
高邮报专版04精神病患者居家服药护理 2012-07-17 2 2012年07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