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拓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渠道。积极搭建党委、政府联系非公经济人士的平台;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工作,扩大工商界人士参政议政比例;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体系。
3、开展“双百双向”交流活动。围绕提振信心、提质转型、提速跨越主题,走访企业100家、约谈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100名。
4、实施“新生代企业家(主)培养工程”。成立高邮市青年企业家(主)沙龙。对全市青年企业家和有代表性的民企接班人分期分批进行培训。设立高邮市青年企业家(主)沙龙党支部,积极培养和发展符合入党条件的新生代企业家(主)入党。
5、加强教育培训。开展科学发展观、政治经济形势、全市工作大局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会同市科技局共同举办科技项目申报培训。
6、积极推动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树立“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理念,积极参与“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活动,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7、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增强建设者意识,提高建设者素质。
8、引导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培育、树立、宣传一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推动现代企业文化的传播。
9、做好小微企业服务工作。设立小微企业服务热线,积极为小微企业牵线搭桥,切实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促进转型升级。
10、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开展金融互助,学习、借鉴外地做法,成立高邮市中小企业应急互助协会。
11、加强政商交流。建立政商定期交流机制,邀请经济工作部门、主要执法部门定期与企业界沟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政策利用、科技创新、融资担保、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
12、加强与海内外工商社团的联系与交流。组织企业家团队“走出去”,广交海内外朋友。
13、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利用商会这个特殊载体,开展面向先进地区的产品转型升级、产业转移、重组整合等招商活动,真正实现以企引企、以商引商。
14、策划组织“浙商看高邮”系列活动。
15、办好《商界》专栏。加大非公企业宣传力度,倡导创新、创业、奋斗、奉献的社会价值理念。
16、做好发展会员工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会员,不断壮大工商联的社会基础。
17、进一步深化“四有商会”创建活动。加强内涵建设,细化考核目标,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商会内生力量。
18、加快行业商会、异地商会组建步伐。以“两新三主”产业为主线,推动行业组织发展。
19、建立片区活动制度。由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挂钩联系,加强基层商会、常、执委之间的联系交流。
20、加强工商联机关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