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天然气的日渐普及,仅剩下一些老小区和后街后巷的居民仍在使用瓶装液化气。目前我市还有一支百十人的送气工队伍,韩建喜就是这个队伍里的一员。近日,记者走近他,切身感受送气工艰辛的一天。
在烟雨小区内,有一间不足三十平方米的门面房,店主人是56岁的韩建喜。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居民送气,同时兼营灶具和抽油烟机的清洗修理工作。记者见到他时,他正用抹布给钢瓶“洗澡”。“在厨房搁着,免不了各种油污,有些钢瓶拿到手的时候脏兮兮的。我把它们擦洗干净了送回去,客户心里高兴,下次充气还愿意找你。”老韩告诉记者,这是他给自己定的规矩,做事要做到位,尽量让顾客满意。你把顾客当上帝,生意自然不用愁。
上午10点钟,公司统一配送钢瓶的卡车准时停在老韩的店门前。司机熟练地从卡车上挪下一只装满液化气的钢瓶,老韩一把接住,顺势搬上自己的电动三轮车。“这是昨天送去的空钢瓶,公司每天派车来送两趟气瓶,上午10点一趟,下午3点一趟,下午1点专门过来取空瓶。”记者见到他车上只有一瓶液化气,便问生意好不好做,老韩苦笑说:“自从天然气普及后,液化气市场有点走下坡路,现在的客户基本来自老小区和后街后巷。”
老韩从事送气工作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从开始2元/瓶,到现在的5元/瓶,客户家住得再高也要送。老韩说,2000年前后生意好的时候,每天接收二十只钢瓶是正常事,现在一天最多也就十来瓶。说着,老韩随手翻开自己的用户登记簿,指着上个月的记录说:“上个月平均每天也有十来瓶,送一瓶拿5块钱,勉强过日子吧。”老韩的老客户特别多,最长的有十几年了。客户范围也很广,船闸、外环、运河边等区域的住户,只要一个电话,老韩随叫随到。
说话间,老韩已迅速戴上手套,随手带上门准备出发。“这一趟不算远,客户就住在烟雨小区,5楼。”“钢瓶多重?”“一瓶气14.5公斤,装满气的钢瓶有60多斤。”到了楼下,记者想试试钢瓶的分量,没想到,憋足了劲只能将钢瓶挪动一步。老韩蹲下一憋劲,一声“起”,将钢瓶抡上了右肩头,起身站稳后,左手扶着楼梯,右手稳着钢瓶,一步一步往上爬。爬上二楼,老韩扑哧扑哧开始喘起粗气,但他一步也没停,速度丝毫不比记者空手爬楼慢。到了5楼张女士家,敲开门,老韩熟练地将钢瓶挪进厨房。记者以为工作就算完成了。没想到,老韩弯着腰先帮张女士把钢瓶与煤气灶接好,拧紧阀门,再仔细检查后才放心走出厨房。张女士向记者夸赞:“老韩就是贴心,生怕出现漏气什么的。平时只要一个电话,老韩会准时来取钢瓶,充气后及时送回来,风雨无阻。”
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老韩最大的体会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尽力让顾客满意。“这行就是我的铁饭碗,人家信任你才会找你,必须对他们负责。”下了楼,记者问老韩肩膀疼不疼?“肯定疼啊,但日子久了也就习惯了。”老韩说,一天钢瓶扛下来,两条腿累到不想动。不过,他想趁着身子板还算硬朗再做一段时间。
下午2点多,记者发现老韩的小门面内有人在打牌,询问后得知,这是老韩专门为小区居民提供的活动场所。
“感谢老韩为咱们提供了休闲场地。”小区居民刘阿姨说,“我们这些退休的老同志没地方去,没事就来这里聚聚。”说话间,水开了,老韩边给大家添茶水边说:“其实没什么,让大家伙聚聚,我这里还更热闹呢。大伙也很帮忙,我不在的时候业务都是他们帮我接。”
老韩表示,送气工这份工作虽然辛苦,却有保障,只要肯干,月收入也还可以。但年纪一天大似一天,去年10月份,他在烟雨小区内租了个小门面,一方面作为固定的送气点;另一方面,靠着自己年轻时学的手艺,帮顾客维修、清洗灶具、抽油烟机等。“大家都很照顾我,谁家灶具或是抽油烟机坏了,头一个就想到我。”老韩说,自己新搬的小区统一使用天然气,但有了修理、清洗的活,小区的居民还是照顾自己的生意。
有只钢瓶约在了当天中午12点送上门,耽误了回家的吃饭时间,老韩赶紧掏出手机跟老伴联系,让他们先吃。韩建喜和老伴原是临泽人,有一儿一女,为了支撑全家的生活以及子女上学的费用,老韩干起了送气工。老韩告诉记者,很多时候时间由不得自己,跟顾客约定了什么时间去取瓶、送瓶,就一定得严格遵守时间,哪怕冬天风雪交加,夏天烈日当头。特别是过年期间,为了不耽误客户家里用气,他常常忙得忘记饭点,自己肚子饿得咕咕叫,而家里的饭菜也总是热了又热。最多时候,老韩一天能送二十几个钢瓶。“耽误一只钢瓶,就耽误一家人吃饭呢。”老韩觉得,客户信任他,自己就不能让客户失望了。小区里退休的李老师对老韩赞口不绝:“让老韩充气,我们放心,气的质量好,每次帮我们安装好才走,让我们省不少心呢。”
如今儿女都已成家,老韩觉得,再苦再累,只要一回到家里,看见满桌香喷喷的饭菜,还有可爱的小孙女,什么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