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处掏污队于1964年建队,承担着市区主、次干道下水管道的疏浚、清理和窨井盖维护管理以及防汛等任务。
到了1979年,市政工程处掏污队成员均为清一色的女性,人称“娘子军”,后来也就通称为“女子掏污队”。此时,她们担负疏浚、清理城区长63公里的下水道和7公里的城河,需要维护管理的窨井盖有3万余只。2000年“女子掏污队”荣获“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殊荣时,队员平均年龄超过40岁,几乎每名队员在这个岗位上都工作了18个年头。日前,记者慕名采访了她们其中的几位。
如今已年过半百的乔学凤是当年的队长。她告诉记者,“女子掏污队”日常的工作是脏、苦、累集于一身,遇到恶劣的天气更是十分的忙碌。“女子掏污队”的队规是白天下雨,必须在半小时内到达工作岗位;夜里下大雨,必须在凌晨4点钟到岗,在人们上班、学生到校前疏通完道路积水。雨情是她们无声的命令。为了严格执行这无声的命令,许多队员曾在夜晚“狠心”抛下孩子一人在家。
谈到工作的脏、苦、累,队员陈士琴感慨地说:“脏,是大家都能略知的,下水道是藏污纳垢之地,屎、尿、蛆……什么污秽的东西都有;说到累,每天的工作只有2人一组,或是3人一组,掏出的污泥等物大约有5吨,必须在当天运到指定地点。遇到下水道阻塞,还要“通大篾”,那个活儿,即使在寒冬腊月,只要通几下就浑身冒汗。一天干下来,人像散了架似的,要几天才能缓过劲来。”
说到苦,几名掏污队的队员你一言、我一语,有说不完的话!队员胡凤英说:“这个苦就是被人瞧不起,是心里的苦。而且,这个苦,有的还是来自身边的亲人。”有名队员的女儿对她妈妈说“你总是香喷喷地去上班,臭哄哄地回到家。”时过境迁,当年少不明理的小姑娘,现在终于理解了母亲“辛苦我一人,造福千万家”、“脏了我一人,换来万人洁”的工作职责。
“女子掏污队”的工作范围是城市公共区域,但有时一些居民遇到困难,也打电话给她们。一次,复兴街一大院内,五六户人家平时不注意垃圾的处理,导致下水道阻塞。女子掏污队队员义务前去疏通下水道,恰巧遇上下大雨,但她们个个忘我地工作,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终于疏通了下水道。大院内的住户说:“要不是她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地为我们疏浚下水道,这场大雨下完,我们院里肯定是‘雪上加霜’”。大院内几户人家表示要给她们报酬,被她们婉言辞谢。
“女子掏污队”像这样为民解忧之事,举不胜举,甚至有时遭遇大雨或暴雨天气,她们有的人家中也进了水,但她们总是以工作为重。
由于她们工作的“对象”是下水道,有人调侃地说她们是“地下工作者”,随着她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平凡的业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人们赞美她们是“地平线下”的阳光群体。
这个阳光群体,曾获得高邮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抗洪救灾先进集体”(1991年)、高邮市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集体”(1997年)、高邮市总工会授予的“先进集体”(1997年)、江苏省总工会、扬州市总工会授予的“模范职工小家”(1997年)、江苏省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的“巾帼示范岗”(1998年)。1998年高邮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市政工程处女子掏污队学习活动的决定”。
任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