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邮组宣 鲁凯 郑思静 记者 孔令玲)近日,在汤庄镇海陵社区的陵安驿站内,刚结束派送的快递小哥小王翻看着“微心愿墙”。“独居老人希望帮忙代买药品,这个我能顺路完成。”小王随即揭下了这张心愿卡。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我市上演。这也是我市坚持党建引领,系统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市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目标,搭建多元平台,将新就业群体、企业青年、普通群众等社会力量有效组织起来,让基层治理焕发蓬勃生机。从“流动探头”守护平安,到“技能外援”纾解难题,再到“议事协商”凝聚共识,我市通过精准服务凝聚人、创新机制激励人、搭建平台成就人,有效引导多元主体在基层治理大舞台上找准坐标、各展所长。
我市整合资源建成并规范运行79个“暖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憩、充电、医疗等基础服务,更将其打造成凝聚、组织、动员新就业群体的前沿阵地。通过建立“隐患随手拍”“微心愿认领”“服务兑换”等激励机制,将数量庞大的新就业群体培育成城市运行的“流动探头”和“移动哨兵”。今年以来,全市新就业群体通过各种渠道上报井盖破损、路灯故障、消防隐患等问题线索380余条,处置率超95%。
“把专业技能用在基层治理上,很有成就感。” 青年汤兴星说着,一边熟练地操作叉车清理废弃家具。我市积极拓展青年参与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依托网格“青年驿站”,打造“青临一线”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建立“青年技能人才库”和按需派单机制,动员组织市内企业青年骨干力量,将机械操作、电路检修、智能设备应用等专业技能精准对接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同时,定期举办“青年茶话会”“我为社区献一策”等活动,累计收集并转化青年关于基层治理、企业用工、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建议100余条,实现青年智慧与社区需求的“双向奔赴”。
我市还在全市各村(社区)创新设立数百个群众自治微平台,提炼推广“小事当场解、难事联片商、大事依法办”的分层化解机制。今年以来,通过群众议事平台自主化解矛盾纠纷达68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