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陈毅、刘少奇电令惠浴宇率一旅三团的一个连重返江都,建立江高中心县委和江高行署,由惠浴宇任书记兼行署主任。同时,新四军一旅三团的一个连与一旅二团的两个连合编为江高独立团。该团主要活动于江都的樊川以北、高邮的北澄子河以南地区,东至兴化泰官河,西到大运河,含高邮二、三两个区和江都十区,共42个乡。江高独立团进入高邮二、三区后,先后攻克樊川,袭击永安镇,捣毁邱墅阁伪军据点,智取车逻张家庄伪军据点,还攻打了三垛、河口等地。9月下旬,新四军一师一旅二团以挺进支队名义,由泰县的东、西官垛西进高邮。该团初到高邮,在周庄(在今周山镇境内)利用有利地形,伏击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1000余人,歼灭日伪军约200人,新四军“挺进支队”在高邮地区军威大振。10月初,新四军一师二旅六团二营以淮宝支队名义进入高邮、宝应交界的临泽地区,一度攻占临泽。至10月,已基本上完成创建抗日“同情区”(暂不收税、不减租、不建立政权的地区)的任务。10月27日,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四团进入高邮地区,接替以上3支队伍的防务,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五十四团先后粉碎了日伪军3次大规模扫荡,攻打王家营据点,夜袭临泽镇,袭击马棚湾、六安闸、龙王庄、一沟、二沟日伪据点。同时,部队派出数十名民运工作队队员进入高邮地区,建立区公所,成立党的各级组织,带领群众开展“二八让租”“二五减租”,帮助建立民兵组织和抗日团体。
新四军和江高中心县委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地方开明士绅和知识分子加入抗日阵营。二区官田庄的吴襄哉是全县影响较大的地主士绅,江高中心县委、江高独立团负责人多次登门与其促膝交谈,反复宣传共产党的政策,终于促使吴襄哉同情并支持抗日。吴襄哉的行动引起很大反响,许多较开明的中小地主和知名人士纷纷向新四军靠拢。公田乡伪乡长姜长桐、昌平乡伪乡长吴杰人在共产党的统战政策感召下转变立场,投身革命;四异乡赵宏高,汉留乡鞠文明,四区徐守白、蒋植清、张朝柱、沐汝乾,六区居鹤松等士绅积极支持和参加抗日,并做出一定的贡献。与此同时,争取和改造联庄会、刀会,使地主武装逐步转化为抗日武装。
1942年初,江都、高邮、宝应抗日根据地发展到900多平方公里,游击区发展到1200多平方公里。为适应形势的发展,根据苏中区党委决定,撤销江高中心县委和江高行署,成立中共苏中第一地方委员会、第一行政专员公署,统一领导江高宝地区的斗争。7月,中共苏中一地委决定撤销高邮县工委,建立高邮县委,成立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辖有一、二、三、四、六、十等6个区委和区政权。
内容摘自《史话高邮》